核心产品

Core products

工程案例

Engineering case

产品资质

Product qualification

服务承诺

Service commitment

承诺所有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到终端客户的施工现场,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客户进货无忧。

 

承诺所有涉及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的客诉,200公里以内范围,由公司人员2-4小时抵达现场进行对接,全国范围内最长24小时内抵达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对于客户反馈的质量异议,我们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第一时间安排解决,最大程度控制问题滞留。

 

售后服务人员抵达现场后2-4小时内,根据8D报告回复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如果确定为我司原因,即可发起退换货流程,给予先行赔付。

 

对质量问题开展更具专业性的8D报告分析,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层层分解,及时输出临时纠正措施和改善措施。

 

8D分析完结后向客户提供客诉完结报告,并对公司同类问题改善结果进行定期回访,保障客户关心的质量或工艺等问题闭环率。

  •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规定,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D59-8NTWUgnXQgDeZcG-w  提取码:jqdh公众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发邮件等方式联系建设单位查阅纸质报告书。联系人及电话:赵川  13400400704    邮箱:tcxs@xinfangsheng.com单位名称及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本次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为以项目厂址为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Pf9oHF1JhwmLG-8HOlbpw  提取码:kymx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通过网络连接下载公众意见表,提出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按如下方式邮寄或邮件至建设单位。联系人及电话:赵川  13400400704    邮箱:tcxs@xinfangsheng.com 单位名称及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2024年9月11日至2024年9月25日,共10个工作日。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新调整
    “与去年2月相比,当前光伏行业的形势更加严峻,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并不为过。”在2024年上半年的光伏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如是说。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链运行的情况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光伏产业制造端、应用端规模继续扩大,持续“火热”。另一方面,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等方面,市场情况却跌入“冰”点。两极分化的形势下,光伏产业还面临内忧外患。一边是国内市场供需失衡瓶颈,一边是国际贸易壁垒掣肘,光伏行业无疑正面临新的危机,需要多方谋划和顶层规划的破局。行业一致认为,光伏产业进入动荡期,光伏行业调整已是必然趋势。稳住国内市场基本盘站在能源转型的时代洪流下,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正在经历行业波动调整期的中国光伏产业更是如此。从中国光伏协会发布的“2024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报告”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万千瓦,同比增长30.7%;出口方面,2024年上半年国内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然而在火热的行业发展背后是暗流汹涌。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回落。同比产品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减少。上半年,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同期,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这一切都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新一轮的产业震荡期的矛盾,行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指出,稳定的国内市场是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盘。“‘老玩家’转身不易,‘新玩家’尚需沉淀。”谈及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王勃华表示,当下光伏组件开标价格持续下降,光伏上游多晶硅等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企业亏损加剧。“行业风险在当前体量下影响远胜以往,需要在积重难返前尽快调整!”不可否认,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产业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伏行业亟需加强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业内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装机规模仍保持乐观态度。王勃华认为,消纳红线放开至90%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空间,大基地项目已明确投产目标,电网建设进程加快,一系列国家政策提高分布式接入能力,电改加速电价对光伏收益的影响加剧,在种种因素支撑下,预计2024年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高位。“期待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市场预期。”陆川表示,全行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能利用率、市场需求等信息共享互通。避免产能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合理化光伏上游产能建设与释放,减少上游材料价格波动。鼓励“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市场应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掘金中东“蓝海”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国内市场的洗礼和技术革新后,在国际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光伏”出海也成了中国光伏企业破局“内卷”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在2023年前6个月同比下降约35.4%,出现了“价减量增”的态势。虽然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我国光伏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出口金额却达到了超80亿美元,亚洲超越欧洲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光伏组件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份额亦有所增加,欧洲、亚洲市场合计占组件出口额超80%。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光伏企业正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组件出口额占比,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中东地区,逐渐成为光伏企业布局海外的热点。近期,TCL中环、晶科能源等多家光伏巨头相继宣布了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一举动无疑是我国光伏企业加速中东布局的明显信号。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东市场,寻求海外发展新机遇。中东市场究竟有何强大吸引力?“国内光伏市场竞争白热化,而中东是海外光伏新蓝海。在这样的背景下,晶科能源决定在沙特建工厂。未来,晶科能源将在当地构建一部分产业链。作为链主企业,晶科希望和国内的辅料厂商一起走出去,共同成长。”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企业选择出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中东地区,作为新能源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然而,光伏企业在加速中东布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复杂,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和应对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文化差异。其次,光伏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和商业模式,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光伏产业出海,经济效益也需要考虑的问题。钱晶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晶科在沙特的工厂为例,在当地生产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供应给中东地区。而沙特工厂一上线就有望实现100%绿电化,由于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非常低,成本降低后组件销售更具可观的竞争力。在钱晶看来,以前的出海1.0版是把光伏产品“卖出去”,现在的2.0版则是“造出去”。当然,在海外合作建厂也并非易事。钱晶直言,在晶科全球化2.0版本的推进路上,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因此,晶科将以更加开放、合作、宽容的态度,培养当地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人才,输出产能的同时,也输出管理与技术经验。”业内专家表示,面对挑战,光伏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海外市场高速发展,特别是中东等新兴市场。海外产能快速提升,光伏行业依旧稳步向前。”王勃华表示,为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光伏企业应合作出海,同时有选择性地分散布局,通过合资以及技术、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投资。
  • 喜报 | 天创新材料荣登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单
    8月27日,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承德举行。会上,河北省工商联发布了2024省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天创新材料凭借健康稳健的发展态势和过硬的研发实力荣登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单。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权威衡量标准,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不仅彰显了经营规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过去一年,天创新材料准确研判形势、全力攻坚克难,聚焦核心优势和战略任务,生产经营与战略部署两手抓,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取得了好于形势的业绩与成效。技术创新是驱动天创新材料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将立足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以研发创新为龙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锚定目标,勇毅前进,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新跃升,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中国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
    近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多家外媒认为,《意见》在强调中国绿色转型必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明确了具体目标,为中国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全球绿色转型进程提供有益借鉴和强大动力。顶层设计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5.3%……如今,在中国,一幅充满绿意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而这背后是中国加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联合早报》指出,《意见》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制定了多个量化指标,例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等。该报认为,中国的政策措施凸显了绿色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拉美社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兹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到交通、生活,中国正在诸多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绿色发展增量。当前,国际社会仍面临不少全球性挑战,尤其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助于其在绿色能源相关议题上发挥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6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近日,与中国能源转型相关的这两个新消息成为外媒报道的热点。分析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中国逐“绿”而行,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引发外媒的关注与赞誉。拉美社报道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较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8.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该社指出,在经历了40年的工业快速增长和污染治理之后,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化工企业的转型、搬迁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同时,中国优先发展其他污染较少的产业,通过使用新能源和高端设备、利用合成生物学来赋能“绿色经济”。英国《卫报》引述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发电量相当于英国去年同期所有能源发电总量。报道指出,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持续激增,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次印证了一个鲜明趋势: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遥遥领先。专家认为,在绿色科技方面,中国拥有坚实优势,并且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绿色产业。此外,外媒对中国不断提升的绿色创新发展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刊文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绿色和低碳技术专利领域的主导力量。今年7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2023年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到10.1万件,超过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的激增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还凸显了中国致力于解决全球环境挑战和应对气候变化。文章称,中国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申请涵盖了绿色低碳技术的所有领域,包括化石燃料脱碳、节能、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储能和温室气体捕集。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的成功源于强大的政府支持、健全的知识产权框架和蓬勃发展的研发生态系统。为世界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外媒认为,随着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中国为世界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网站报道称,国际能源署表示,202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化石燃料的投资,中国的“绿色浪潮”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部署大幅加速,如果中国保持现在的发展轨迹,那么2023年至2035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至少减少35%。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吕维尔塔认为,这将使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变得可信和可实现,也将使世界有更大的机会把气候变化幅度稳定在接近《巴黎协定》所设目标的水平上。肯尼亚《星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国绿色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重视清洁能源。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商,为推动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更清洁、更可靠、更实惠的能源贡献良多。此外,中国特别关注电动汽车、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等领域发展,彰显出富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文章指出,中国的行动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影响深远。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国不仅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贡献,更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称,将中国的绿色创新技术普及到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有助于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弥合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的成果为国际合作创造了重大机会。通过分享专业知识和技术,中国可以加速全球向可持续未来转型,并使全球经济更具包容性。中国的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通过对绿色技术和气候行动的战略投资,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可以实现并行不悖。
  •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内容
    1、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建设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 建设内容:淘汰原有高频焊管生产线10条,新增生产车间1栋,建筑面积:30000m2,在厂区内新增3条2万吨/年的盘条热镀锌生产线;20条1万吨/年热镀锌五金件、钢结构件生产线;30条0.5万吨/年达克罗生产线;20条0.5万吨/年渗锌生产线,同步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2、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经理       电话:134004007043、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邯郸市宇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1810/t20181024_665329.html5、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即日起,公众可以通过信函(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话:13400400704)、电子邮件(tcxs@xinfangsheng.com )等方式,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对您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回复。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8月22日
  •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入选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作为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后期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要先决条件。该荣誉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颁发,是对天创新材料坚持创新发展的充分肯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天创新材料将继续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执精益生产之锐,谋提质增效之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注入新力量。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全面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协同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坚持安全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五)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四、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六)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规划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必需的调节性、支撑性煤电。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八)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五、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九)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绿色集疏运比例,持续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十)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十一)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十二)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十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十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十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水、粮食、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优化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开采效率,加强低品位资源利用。(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八、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十八)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十九)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二十)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九、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二十一)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二十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将绿色转型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重要支持方向,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力度,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二十三)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开展多层次试点,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二十四)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二十五)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二十六)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二十七)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二十八)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交易制度规范及登记、出让、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法规制度,适时有序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二十九)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碳清除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和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氢能“制储输用”标准。十一、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三十)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三十一)加强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拓展多双边对话合作渠道,加强绿色发展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宣传中国绿色转型成效,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有关国家务实合作,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鼓励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加强绿色技术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外方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绿色标准与合格评定国际合作,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等规则方面衔接互认。十二、组织实施(三十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要积极推进本领域绿色转型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开展考核,加强评价考核结果应用。重要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三十三)加强法治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机制。
  • 2024年1-6月我国紧固件出口数据统计
    2024年1-6月我国紧固件出口数量为2712599吨,‌同比增长了337635吨,‌增长率为14.7%;‌出口金额为549666.9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9449.5万美元,‌下降率为4.9%。‌出口金额有所下降,‌但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长,‌表明中国紧固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仍然稳定。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数量为533396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7107吨,同比增长17.3%;出口金额为101825万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60.1万美元,同比增长9.3%。2020-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均价为2000美元/吨,‌2023年1-6月紧固件出口均价为2500美元/吨,‌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均价为1900美元/吨。
  • 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以“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突破,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把工业立起来,厚植县域经济财源,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制定本方案。一、明确工作目标 到2025年,打造5个“共享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家共享“领跑者”企业,建设15个“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共享智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模式应用逐步深化,集群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效率明显提高,“共享智造”集群营业收入年增长8%以上。到2028年,培育25家共享“领跑者”企业,建设35个“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共享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共享生态基本完善,共享模式深入应用。“共享智造”集群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15%,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0%左右,企业上云比例达到60%左右,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二、创新发展方向 (一)“共享智造”1.0,制造能力共享。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等制造资源协作共享。搭建集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厂,发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设备共享服务,实现制造能力共享。(二)“共享智造”2.0,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开展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存储分析等服务,发展服务能力共享。(三)“共享智造”3.0,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开展涵盖研发设计、试验中试、检验检测、工艺改进、标准和专利、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共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深度融合。三、突出重点任务(一)夯实“共享智造”基础。1.筑牢数字底座。加强集群5G、千兆光网、算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引导企业开展内网升级改造,强化共享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推动管理和业务环节数字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以下责任单位均含各市、雄安新区,不再一一列出)2.培育核心企业。引导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共享“领跑者”企业,对企业以获取技术、品牌、人才和市场为目的对产业集群同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完成后一次性给予100万元激励。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共享智造”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对细分领域产品(技术)行业领先或填补空白,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4%以上,上年度自有资金研发投入200万元以上的“共享智造”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实际投入额,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20%的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证监局、省财政厅)3.建设共享平台。推动集群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共享智造”提供支撑。推动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集聚生产制造各类资源,促进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实现研发、制造和服务资源柔性匹配、动态共享。每年培育2-3个支撑“共享智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集群企业依托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开展“共享智造”实践。1.推动代工升级。充分发挥集群研发制造服务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从简单生产代工向高水平代工转型。引导企业提升智造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优化集成供应链管理,开展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代工服务。支持医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等集群“领跑者”企业代工生产由CMT(来料加工)、OEM(普通代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JDM(共同设计制造)、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模式转变。(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2.构建共享车间。鼓励企业聚焦集群共性制造需求,针对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智能化水平高的关键设备,围绕喷涂、表面处理、焊接等关键工艺或3D打印、增材制造等稀缺技术,发展协同生产、租赁使用、共享加工等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依托智能制造场景和示范工厂建设,每年建设4-5家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车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3.搭建共享工厂。面向首台(套)产品制造、非标产品加工、个性化定制等需求,引导集群整合制造资源,建设一批共享工厂标杆,逐步实现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全流程共享服务。共享工厂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引导核心企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共享平台,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对“领跑者”企业上年度更新先进生产、研发、检测、试验设备,按实际投入金额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每年打造2-3家共享工厂。(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4.打造共享载体。依托各类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等载体,创新运营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共享制造功能升级。支持“领跑者”企业依托载体开放研发、制造等资源,将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专业人才、投融资等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每年创建3-4个集群“共享智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载体示范项目。(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三)打造“共享智造”生态。 1.突出标准引领。鼓励“共享智造”企业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围绕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创新共享,积极参与先进标准研制,提高标准“话语权”。对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或团体,按项目分别资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全力支持有关龙头骨干企业争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2.强化质量支撑。深入摸排“共享智造”企业引进外籍质量专家需求,深化“助企引智”服务,有效提升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在共享“领跑者”企业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导入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每年培训企业200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2个以上典型案例。鼓励共享“领跑者”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3.推动协同创新。鼓励研发检测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机制开放科研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在皮革、化工、机械制造等集群,打造一批共享实验室、共享中试车间和共享检测中心。鼓励建设面向集群的工业设计研究院,对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完成课题研究5项以上、形成专利10项以上、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按不超过建设总投入的50%给予支持,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将符合条件,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试验测试等服务的共享工厂,纳入各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4.促进人才共享。鼓励服务机构与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对接,为企业提供联合用工服务。支持集群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汇聚人才信息,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集群,培育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县域经济产教聚合体。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开展急需人才培养培训,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符合条件的共享工厂核心技术骨干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参评相应职称。(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5.提升服务能力。引导集群开展物流、仓储、集中采购等共享服务,降低生产成本。鼓励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功能,强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资源共享。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0场工业设计对接交流、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对新认定的工业企业牵头创建的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每家100万元支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要坚持分类分层分级指导,因地制宜抓好落实。优选一批示范标杆项目,做好宣传推广。(二)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共享智造”的金融服务,探索供应链融资授信和数字人民币结算应用,创新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并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发布推广。支持“共享智造”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获得股权投资机构(包括天使投资、VC/PE)股权投资的“共享智造”项目,按照股权投资额的2%,给予最高500万元融资奖励。(三)强化要素保障。各市、县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政策前提下,积极保障“共享智造”项目用地,促进共享发展。符合条件的共享工厂(车间)优先纳入重污染天气豁免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 天创新材料嘉峪关光伏支架分厂项目建成投产
  •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当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
    近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正式成立,并在浙江嘉兴召开成立大会暨五金紧固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各省市37个紧固件行业协会的320家企业代表参加。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当选为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紧固件应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我国作为紧固件生产和销售的大国,产销量及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面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如反倾销等问题,国内企业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应对。五金紧固件分会的成立,不仅为五金紧固件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与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把握市场机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更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天创新材料在业内深耕十余载,以创新性技术,开创性建立了全国首家全自动标准件热浸镀锌生产线,并专注于各类高强度紧固件及钢铁构件生产,成为永年紧固件领域以品质著称的标杆性企业。此次当选,是对天创材料品牌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的充分肯定。公司将顺应当前贸易形势,与广大会员企业携手共进,为积极推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贡献力量。相信在未来,中国紧固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球工业贡献更多的中国品质与中国力量。
  • 天创新材料亮相华北(邯郸)光伏新能源展,一站式光伏支架系统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受关注
    6月28-30日,为期三天的2024第三届华北(邯郸)光伏新能源暨建筑机电抗震博览会在永年紧固件博览中心召开。作为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天创新材料受邀参展,携光伏支架系统相关产品硬核亮相。当前,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光伏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次展会,天创新材料携光伏支架、地桩、拉条、高强度热镀锌螺栓及多品类配件产品亮相。现场迎来一批批接踵而至咨询洽谈的业内人士及观展者参观咨询,展台业务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来访参观者讲解公司及产品,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天创新材料的高品质产品和专业服务。多年来,天创新材料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一站式光伏支架系统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提供者,业务覆盖光伏支架及配套所需的各类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地面支架系统、屋顶支架系统、BIPV光伏一体化、智能跟踪系统、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等。公司曾先后参与了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新疆吐鲁番鄯善七克台光伏发电项目、长源电力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项目等一批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良好口碑。当前,“双碳”战略已深入各行各业,可持续能源发展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天创新材料将立足时代发展趋势,深入产业链,开拓新价值,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同质化竞争中开发更多新质产品,共同构建光伏产业新生态,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更快交付”的承诺,真正做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与更多合作伙伴协同共赢,共赴绿色未来。
  • 国务院、五部委共定调:2024光伏将迎来大发展
    从新型储能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国务院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称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从开年以来整个光伏行业可谓是政策利好暖风频吹,为2024年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调。继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6.30GW,几乎为2019年(30.10GW)、2020年(48.2GW) 、2021年(53GW)和2022年(87.43GW)4年之和后,加之光伏制造各个环节出现产能过剩,市场对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并不甚乐观,担心2023年光伏装机量的“爆增”透支了未来。但一系列“顶层设计”利好出台,正逐渐驱散笼罩在市场上空的阴霾。第一、国家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的光伏政策路线不仅没有任何动摇,反而政策支持力度边际不断递增。加强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自2022年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任务。这表明此“顶层设计”,中央还在坚定不移的推进和执行。加快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取得的经济、能源和生态成效已深获高度肯定。同时,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120.014GW,光伏大基地项目建设贡献颇为给力。在完成首批约97GW风光基地建设后,后续还有超过450GW的第三批风光基地在路上。国务院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风电、光伏基地和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一方面给2024的光伏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外送通道和新型储能建设,预示着光伏的装机空间还会向上拓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其中则包括户用光伏和工商业分布式。总体而言,作为指导国家和社会一年发展方向和任务的政府工作报告,它对光伏行业传来的是明确支持发展的信号,且坚持“两条腿走路”,左手集中式,右手分布式。第二、国家相关部委为行业提供了足够的“弹药”支持,利好政策接连不断。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国家能源局,还是住建部,相关部委都在上调政策支持阀值。这里我们提一下国家发改委,其在文件中首次提到了“积极发展户用光伏”字眼,对市场信心有着重大的提振。众所周知,发改委有着“小国务院”之称,负责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等的审批。发改委放话,积极发展户用光伏,无疑是对国家能源局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正向支持,而两部委表态合力发展户用光伏,市场上存在的电网容量超载、并网难、备案难等问题都会逐一获解。国家能源局方面,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接受《中国电力报》专访时表示,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同样明确和重申了我国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的发展方针。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在公开场合透露,正在组织研究修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将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制约光伏装机发展的并网难、消纳难、欠补等难点、堵点,已提上逐步解决的议事日程。一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二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三是网传国家电网将放开95%消纳红线,以便加大新能源装机的接入;四是,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要求解决并网、消纳相关问题。第四,住建部和交通部等部委出台文件,积极拓展光伏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了光伏装机空间。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项目建设。同时,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第五,市场供应充足,强劲的装机需求正全面充分释放。随着2022、2023年光伏扩产的推进,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新项目批量投产,2021年“供应紧平衡”的市场格局已不复存在。相反,在全产业链降价潮的带动下,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需求得爆发式释放。当前光伏行业价格处于低谷期,但强劲而又旺盛的需求已经被全面激发出来。只要各地政府不对备案、并网和消纳设置约束性条件,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还是有的。当然,因组件跌破1元/瓦,厂商亏损、临时停产、项目建设延期的情形已出现,但这只是市场的问题。所谓罗马的归罗马,凯撒的归凯撒。市场的问题还是由市场自己的无形之手去调节,整个行业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后,相关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一、“顶层设计”四大利好,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1、国务院: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2、中共中央 国务院: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 2024年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正式下发。《意见》表示,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3、国家能源局: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接受《中国电力报》专访时表示,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章建华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前两项工作任务均与光伏相关。一是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编制藏东南(玉察),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等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4、国家发改委:积极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 3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到,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大型水电、核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生物质能。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报告还指出,积极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覆盖农户累计超过500万户,户均年收入增长约2000元。二、欠补、并网、接入、消纳迎四大政策利好1、三部委: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 2024年1月15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6号),根据文件,将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规范管理。2、两部委: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2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努力提高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意见》表示,全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适度超前规划变配电布点,优化电网设施布局,打造坚强灵活电网网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加强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稳妥推进大电网延伸覆盖,因地制宜建设可再生能源局域网,持续加大边远地区、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农村电网建设力度。3、网传国家电网将放开95%消纳红线 3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市场流传一份机构调研报告预测,在大力度推动新能源发展背景下,电网公司大概率放开95%的消纳红线,以接入更多的新能源。4、国家发改委令: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 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正式下发。国家发改委表示,自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办法》指出,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电力交易机构,未按规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电力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电力监管机构可处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三、交通运输部、住建部下发政策,拓展光伏应用场景1、交通运输部: 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项目建设 2月20日前后,交通运输部印发《2024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要点》明确,开展近零碳服务区探索创新,围绕双碳目标,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和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关工作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基础设施建设。2、住建部: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 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总体来看,“顶层设计”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路径十分明确,且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同时,针对电网容量超载、备案难、并网难、消纳难等诸多难题,相关部委已出台针对性政策,正着手解决。此外,多部委积极致力于光伏应用场景的拓展。从政策曲线上看,光伏装机市场保持稳增长无忧。国家能源局表示,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即风电和光伏合计为200GW左右。这个目标是初定的,并非一成不变,真实装机量还有可能超过这个目标。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保守情况达到190GW,同比下滑;乐观情况下同比略有上升,达220GW。不管怎样,从政策面、市场面和技术面角度看,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愿景下,2024年的光伏行业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都是值得期待的!
  • 天创新材料坚持为一线生产员工开“凉”方,防暑保安康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对于坚守在一线生产员工来说,是严峻的身心“烤”验,为扎实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和防暑降温工作,传递公司对员工殷切的关心和关爱,天创新材料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送清凉”作为公司多年持续坚持进行的员工关爱活动,深得一线员工好评。今年活动,公司大家精心准备了雪糕,绿豆汤、酸梅汤、西瓜等消暑物品,慰问所有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做到所有班组全覆盖。炎炎夏日送清凉,丝丝关怀入心田。当大家手捧着雪糕,瓜果等降暑物品时,虽汗流浃背却倍感清爽,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亲切笑容,感恩公司的无微关怀。纷纷表示,要把这份“清凉”和“关怀”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始终将“尊重员工”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之一,用心关爱员工,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打造学习进阶平台。公司坚持每年做好一线生产员工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了大家身体健康、生产安全,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 SNEC 2024回顾 | 天创新材料全球“朋友圈”再扩容,共谋绿色发展,共赴零碳未来
    6月15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来自全球的行业领袖、权威专家及数千家展商齐聚上海,共话能源新未来,携手推进产业新发展。天创新材料受邀参展,携光伏支架系统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闪耀亮相,成为SNEC 2024 该产品领域内的焦点之一。在“双碳”背景加持下,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此次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超38万平方米,吸引了超3600家企业参展,包括几乎所有全球知名光伏企业,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再次刷新展会数据纪录,也显示出业界对光伏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作为整个光伏系统的“骨骼”,光伏支架的性能直接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和投资收益。此次展会上,天创新材料携光伏支架、光伏地桩及多品类配件产品重磅亮相,并凭借出色的品质性能表现,吸引了众多客户慕名前来“打卡”交流。不仅巩固了现有合作关系、更迎来了大批合作客户,“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为开拓国内及海外市场夯实基础。多年来,天创新材料一直深耕于光伏业务领域,通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等一体化布局,以更好地满足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公司围绕光伏支架系统及配套组件,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实现持续降本,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服务于行业客户,在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新疆吐鲁番鄯善七克台光伏发电项目、长源电力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项目等一批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彰显“天创品质”,贡献“天创力量”。未来,天创新材料将持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卓越品质为引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光伏支架系统产品,积极融入国内外光伏市场竞争。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品牌、技术、资源协同优势,加速“新质”和“高质”双向奔赴,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光伏产业加速“入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4574万千瓦,同比增长36%。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9亿千瓦。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光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开发难度有所上升,因此海上光伏成为了新的发展蓝海。从陆地到海洋,海上光伏项目有什么优势?海上光伏技术的成熟度如何?海上光伏未来将如何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玉环市结合海岛地区土地少、资源少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海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低洼地等地带开发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清洁电能用于生活生产,推进低碳减排,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海上光伏优势明显 海上光伏是一种新的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大型光伏系统的安装对土地使用有重大影响,每安装1兆瓦需要大约0.016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国光伏产业正在将注意力从陆地转移到海洋。”自然资源部海洋四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朱祖浩在2024海上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如是说。与传统的陆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的优势明显。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上光伏电站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滩涂、海岛等,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而且不受风沙、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可以持续稳定地发电。海上光伏还可以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郑磊认为,海上光伏可以在远离人口密集地区的大片滩涂或浅海区域建设,无需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海上环境对光伏阵列的防护要求较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此外,海上光伏还具有改善环境、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海上光伏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22年10月,国务院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及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中提出,主要支持在太阳能资源和建设条件好的盐田等已开发建设海域,试点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建设,通过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优化以及产业协同等措施,推动项目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提升,融合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光伏开发模式。然而,海上光伏等项目在实践中存在立体交叉使用的情况。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规范海域立体开发活动用海管理,对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中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海域使用论证、用海审批、不动产登记、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面予以指导和规范。此前,河北、浙江、广西、海南、辽宁等省份已先后出台了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政策文件,为国家层面出台规范性文件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比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对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工程性建设项目,应提出生态建设方案并明确实施主体,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切实改善海洋生态功能。沿海城市纷纷抢滩 多年来,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持续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开发建设。从地方政府布局来看,2023年5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江苏省未来5年的海上光伏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其中提到,推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立体式开发,全力打造沿海地区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江苏连云港是中国海上光伏建设较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且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较高。此外,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对海上光伏建设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对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的需求强烈。”郑磊说。今年5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以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大型基地为重点,加快探索海上光伏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鲁北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第三批风光基地项目建成并网。从项目进展来看,各地海上光伏正在加速开发。近日,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据中核集团方面介绍,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全容量并网,在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约23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煤约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对于集约节约、科学生态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记者还了解到,该项目激活了2.8万亩核电温排水滩涂,是国内目前涉及海域面积最大的立体分层设权用海项目。因为配备了目前江苏省最大的储能电站,其还能在电网波动时提供电网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为长三角提供一块超级绿色“充电宝”。“作为我国涉及海域面积最大的立体分层设权用海项目,该项目实现两个不同海域使用权人在同一片海域中,享有不同深度且互不影响的海域使用权。水体部分,用于核电站温排水使用,海面则用作光伏发电。”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不久前,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也迎来新进展,首片上部结构顺利完成吊装。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吊装阶段。该项目位于招远市境内北部的莱州湾海域,由121个光伏子阵组成,总规划面积约6.44平方千米,是目前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中水深最深、建设难度最大、开发条件最复杂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运行期25年内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6.9亿千瓦时,等效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光明曾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未来,中广核将持续发力在鲁海上新能源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千瓦“风光储渔”海上新能源产业集群,助力山东省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持续输出绿色清洁电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清洁能源力量。技术融合前景可期 当前,海上光伏技术正在逐步成熟。郑磊进一步表示,不过,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解决一些特定的挑战,比如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浪和潮汐的干扰、海上施工的难度以及电站的维护和运营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海上光伏的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海上光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预计近海光伏装机规模超100吉瓦,可利用海域超300万平方千米,理论上可发展近1000吉瓦海上光伏,海洋光伏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海上光伏不只是用于发电,还能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材料研发技术进步、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智慧海洋监测技术提升以及海洋施工技术完善等新型海洋科技助力海上光伏发展,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海上制氢等技术融合发展,可以共享空间、共用设施,同时共享能源将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实现海上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朱祖浩说。关于“海上光伏+海洋牧场”,山东省烟台市在2022年已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针对海上光伏与海上制氢技术融合,浙江省杭州市在近日印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提到,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广东省也在去年出台《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不可否认的是,海上光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海上光伏可以与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海上光伏的应用普及率。”洪仕宾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海上光伏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政府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海上光伏产业。同时,海上光伏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加强运维管理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海上光伏产业的竞争力。
  • 天创新材料全面启动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
    在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到来之际,5月31日,天创新材料全面启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入动员与部署,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各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等参与此次活动。“我是光荣的天创人,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必要职责……”活动在公司高管及各生产车间负责人的安全宣誓中拉开序幕。仪式上宣布了公司今年“安全生产月”整体规划方案及系列活动开展计划。活动现场,全体参会人员在活动主题条幅上集体签名,向社会及企业作出安全生产的郑重承诺,紧握的铁拳、震耳发聩的誓词声,表达了公司及各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活动当日,在厂区生产现场,各车间主任带领生产员工作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郑重宣誓,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立字为证,守誓践诺,进一步压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企业的重要基础保障。此次安全生产月期间,天创新材料将通过悬挂安全宣传条幅、厂区排查整治、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确保安全工作要求和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底、取得实效,进一步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述《方案》还提出,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 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 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 (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 (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一行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
    4月8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一行3人、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秘书长马献立一行20余人来永年调研建筑机电抗震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并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永年区政府、区政协、紧固件发展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参加活动,河北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孙东光等参加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公司光伏电力轨道事业部总经理王永贺陪同参观。王总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公司C型钢及U型钢生产车间,重点介绍了抗震支架、光伏支架及系列配套产品的生产优势、市场推广情况等。现场参观中,考察团对天创新材料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公司与业内企业一道,共同引领推进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及河北省紧固件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邯郸及永年周边区域抗震光伏企业代表等60余人于永洋国际酒店召开交流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房地产与物业委员会主任施国奇、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马献立分别作致辞发言,随后与包括天创新材料在内的多家与会企业就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本次活动加强了建筑机电抗震光伏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交流,分析探讨了2024年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考察团嘉宾对永年建筑机电抗震光伏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后期将持续加强交流和沟通,助力永年产业发展。
  • 鑫方盛518工品节 | 走进天创新材料,感受现代化工厂的品质与魅力
    数字驱动·工业互联
  • 天创新材料精彩亮相FES 2024,共绘紧固件行业发展新篇章
    3月20-22日,2024第十四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紧固件企业齐聚于此,天创新材料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特别受邀参与此次展览活动,共同上演了一场紧固件系列产品的展览盛宴。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光伏、交通、电力、通讯等多领域的系列高强度紧固产品。在为期三天的展览现场,天创新材料展台观展人群络绎不绝,迎来相关商协会领导莅临考察,并接待了一批批接踵而至咨询洽谈的业内人士及观展者。展会现场,天创业务人员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待每一位来访参观者,细致地讲解公司及产品,仔细聆听不同诉求,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力求让客户在深入了解到天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天创人的专业服务。近年来,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运用NC系统BOM物料管理,明确每种物料的材料、耗材的标准用量,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并通过智慧平台建立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更快交付,真正做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作为全球三大紧固件展之一的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紧固件行业的行业风向标。此次展会不仅展示了天创品牌形象与产品优势,同时更多的是感知到行业市场变化,精准聚焦一线客户需求。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使命,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以精益理念为主导,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持续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 天创新材料惊艳亮相永年标准件展会,引发全场关注热潮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17-19日(农历正月初八-初十),为期三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永年标准件厂商联谊暨产品展示会在永年紧固件博览中心圆满举办。天创新材料与恒创环保联合参展,以超强实力阵容盛装亮相,成为本次展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客户需求为导向   一流品质铸品牌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公司坚信,做好产品是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承诺和回报。始终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以高品质,优价格,快交付的切实行动,实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此次参展,天创新材料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公路交通、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力通讯、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护栏板、立柱、光伏支架、抗震支架、高强度紧固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吸引了众多贸易商及终端客户驻足围观,并获得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天创硬核品牌实力与市场影响力。绿色发展为引领   创新驱动促发展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天创新材料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围绕高产、质优、低耗、环保,公司不断完善工艺、应用新技术,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力求从原料采购、生产运营、物流运输等各方面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凭借绿色发展的建设成果,公司被授予“河北省绿色工厂”,为行业发展树立起了“绿色标杆”。 图片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园区协同促发展   筑巢引凤赋动能恒创环保作为表面处理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商,致力于将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华北第一的现代化金属表面处理产业示范园。本次展会中,园区组织数十家入园企业共同参展,展示产品包括电镀锌、热浸镀锌、达克罗、机械镀锌等多种表面处理工艺在内的系列产品。依托永年地理优势,恒创环保谋划并推动园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继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后,又一新项目,恒创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基地开启盛大招商,致力以高标准打造集绿色循环经济、协同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发展、智慧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全国一流表面处理生态示范园区,将成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展台以独具创意感的造型设计成为本次展会最为璀璨的耀眼明珠,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驻足与赞叹,同时被组委会授予“展位优秀设计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不凡实力与品牌形象。蓄势扬帆再启航,乘龙而上创新篇。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围绕公司全新战略发展思想,在创新与变革中寻求突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矢致于持续提高产品力、服务力与品牌力,奋力书写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 加速“出海” │ 天创新材料产品获欧盟CE认证,彰显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日,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正式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检测和验证,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标志着公司钢结构/铝型材产品在性能、质量、安全等方面都符合欧盟市场法规和标准要求。这也意味着,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产品出海的步伐。在全球能源浪潮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能源实现低碳化、高效化的主推力,中国光伏产业链出海潮不断扩大,天创新材料顺势而为,积极展开以光伏支架系统为核心业务的全球化布局。CE认证作为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前的强制性认证,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拥有极其“严苛”的认证体系,不仅提高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也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充分证明了公司产品技术实力、性能水平、安全特性等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为公司在欧美等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将有助于加速提升公司全球化进程。
  • 造炬成阳∙行稳致远 | 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圆满落幕
    1月27日,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在澜亭尚宴隆重举行。公司高层领导、各分公司总经理、各业务版块负责人及200余名公司新老员工代表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共话未来。开场致辞,鼓舞人心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公司董事长赵艳奇向全场人员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祝福,并发表迎春致辞。赵总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的信任支持、辛勤付出和积极进取,他回顾了2023年公司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并对2024年战略目标及经营发展给予了展望。赵总指出,过去的一年,天创新材料面对行业市场的冲击与挑战,以壮士断臂之决心,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业务方向的重大调整,各分公司的相继成立,将为实现公司明年经营上的快速提升、稳步增长奠定扎实基础,公司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公司也将极力保障全体员工的利益。赵总的一席话语,让大家备受鼓舞,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军令如山,豪情万丈吹响冲锋号,签下军令状。誓师环节中,赵总、梁总先后与各业务版块及分公司负责人签署2024年度经营责任状。各签订人表示对2024年信心满满,立志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树立新的目标,我们豪情满怀;进军新的目标,我们斗志昂扬。相信在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及各分公司将团结一心,以时不我待的速度抓推进,以分秒必争的姿态抢时间,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把发展的节奏“拉”起来,奋力实现全年经营战略目标任务的圆满达成。才艺展露,精彩纷呈一场火热的开场《龙鼓》将现场观众火速带入庆典的欢快气氛中。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大家目不暇接。歌曲《如愿》深情款款,悦耳动听;近距离互动魔术炫酷震撼,令人拍案叫绝;川剧变脸“一秒钟变身”让人惊叹不已;情景剧《你有我也有》造型夸张,幽默风趣;歌曲合唱《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许......表演嘉宾使尽浑身解数,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引发尖叫的节目,绚丽的舞美灯光、震撼的乐曲旋律、独具创意的表演节目,为大家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天创小伙伴们的多才多艺。幸运抽奖,激情澎湃年会当中,颇为期待的莫过于豪气任性的抽奖环节了。随着大屏幕的抽奖滚动,也让整个年会晚宴的气氛达到高潮。全场观众一片欢呼、喝彩不绝。幸运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频频而出,小米电视、平板电脑、运动手环、微波炉等一系列让大家为之心动的精美奖品,在欢呼雀跃中落入幸运儿的手中。新征程,新战略,新未来。过去的2023年,是天创新材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肩负使命,革故鼎新,顺势而为。2024年,我们满怀豪情、雄心万丈,让我们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这一使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风帆再起,谋求新突破,续写新华章,实现新跨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 安全生产|天创新材料2024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仪式圆满举行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1月19日,天创新材料及各分公司(全创、融创、嘉创、瑞隆)相继开展了2024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此次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活动由公司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中心组织安环总监李晓强主持。仪式上,天创新材料常务副总梁明坤分别与各生产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该责任书明确划分了各级干部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强化安全标准、规范安全行为,确保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此次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划分,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各分公司及车间生产部门的层层签订,确保责任书签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深入贯彻公司“防危重安”的安全文化,根植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防范为先的理念,根除安全隐患。
  • 01
    承诺所有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到终端客户的施工现场,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客户进货无忧。
  • 02
    承诺所有涉及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的客诉,200公里以内范围,由公司人员2-4小时抵达现场进行对接,全国范围内最长24小时内抵达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 03
    对于客户反馈的质量异议,我们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第一时间安排解决,最大程度控制问题滞留。
  • 04
    售后服务人员抵达现场后2-4小时内,根据8D报告回复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如果确定为我司原因,即可发起退换货流程,给予先行赔付。
  • 05
    对质量问题开展更具专业性的8D报告分析,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层层分解,及时输出临时纠正措施和改善措施。
  • 06
    8D分析完结后向客户提供客诉完结报告,并对公司同类问题改善结果进行定期回访,保障客户关心的质量或工艺等问题闭环率。
  • 01
    承诺所有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到终端客户的施工现场,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客户进货无忧。
  • 02
    承诺所有涉及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的客诉,200公里以内范围,由公司人员2-4小时抵达现场进行对接,全国范围内最长24小时内抵达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 03
    对于客户反馈的质量异议,我们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第一时间安排解决,最大程度控制问题滞留。
  • 04
    售后服务人员抵达现场后2-4小时内,根据8D报告回复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如果确定为我司原因,即可发起退换货流程,给予先行赔付。
  • 05
    对质量问题开展更具专业性的8D报告分析,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层层分解,及时输出临时纠正措施和改善措施。
  • 06
    8D分析完结后向客户提供客诉完结报告,并对公司同类问题改善结果进行定期回访,保障客户关心的质量或工艺等问题闭环率。
  • 全国消防宣传月 │ 天创新材料开展消防宣传月培训和应急逃生演练
    2023年11月是第32个全国消防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天创新材料围绕“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主题开展了消防培训及应急逃生演练,在厂区掀起了一股关注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潮。组织专题讲座,夯实消防安全理论基础11月17日,一堂旨在宣传消防知识,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专题培训,在天创办公楼四楼多功能厅开讲。各厂长、车间主任及相关人员踊跃参与,现场进行了全员安全宣誓,并观看了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宣传片。本次培训由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中心总监李晓强主讲,培训过程中,李总监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各类警示教育案例,围绕火灾基础知识、消防器材和设施使用、防火检查、常见火灾扑救措施、疏散逃生基本知识相关内容进行了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讲解,增强了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消防应急处置能力当日,公司在厂区开展了消防应急演练。演练模拟作业中液压站突发起火紧急事故的处理,在总指挥的统一调度下,通讯保障、现场抢救、医疗急救等各小组分工明确,反应及时、配合密切,有序行动,紧急疏散撤离人员,开展灭火处置……顺利完成了演练任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检验了队伍有效处置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有效提高了员工紧急逃生技能,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加强隐患排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屏障冬季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天干物燥,另外气温骤降,生产及配套设备用电负荷增加,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全国消防宣传月期间,公司还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设备、电力线路、储存室、配电室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整治,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着力消除火灾隐患,为公司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此次通过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活动,让消防安全更加深入人心,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提高了公司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未来,天创新材料将持续对消防工作常抓不懈,压实消防安全责任,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措施,为推动企业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 邮编
    057150
  • 邮箱
    tcxs@xinfangsheng.com
  • 传真
    0310-6666630
  • 电话
    400-6310-996     0310-6798888
  • 地址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西南工业区永洋大街北侧
  • 天创新材料首批CAMT-STS集体商标镀锌焊管成功下线,正式全面推行集体商标
    11月6日,天创新材料正式全面推行“STS(钢管标准)”集体商标,首批印有CAMT-STS集体商标镀锌钢管成功下线生产,成为推动集体商标落地应用的行业标杆示范企业之一。为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标产品形象和合规企业公信力、竞争力,保障用户合法权益,2023年3月15日,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焊管分会牵头,联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及国内主要焊管企业,正式启动了行业首个自律规范组织——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管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简称“中金协钢管标推委”),随后组织开展了GB/T 3091-2015产品认证工作。2023年10月16日,首批14家企业取得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证书发布,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执行GB/T3091国家标准并获得钢管标推委认证合规企业之一,同时获得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授权使用“STS(钢管标准)”集体商标。用锌做好管,国标300克。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充分发挥中金协焊管分会副会长单位的标杆示范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一如既往严格执行GB/T 3091-2015国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健康化高质量发展,充分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用户权益,为加速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进程贡献“天创力量”。
  • 天创新材料荣登2023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榜单
    10月27日,2023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衡水举行。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民营企业百强认定工作,正式公布了本年度百强榜单。天创新材料成功入选“2023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8名与第54名。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新材料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公司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评选是河北省工商联在对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参考指标发布的排序结果,是衡量河北省民营企业实力最权威的榜单之一。此次入选双百强,是权威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天创新材料综合实力和研发投入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近年来,面对行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及诸多不确定性,公司积极应对,逆流而上,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天创新材料入选首批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暨首批执行GB/T3091-2015国家标准合规企业
    10月16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首届大邱庄论坛暨钢管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首批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获证企业榜单暨首批执行GB/T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国家标准合规企业名录,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14家钢管企业之一。GB/T3091-2015钢管产品认证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焊管分会、钢管标推委、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4部门联合开展。旨在评估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恶意竞争和经营风险。本次成功入选是对天创新材料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成效的充分肯定,大大提升了公司在钢管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作为中金协焊管分会副会长单位,天创新材料将谨遵协会宗旨,并与同行企业一道,主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努力为广大终端用户和相关方营造一个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更加安全、放心的市场应用场景。
  • 聚力·奋进·突破|天创新材料销售中高层集训营暨销售团队拓展活动圆满举办
    奋楫笃行,踔厉拓新。鉴于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增强团队战斗力、激发团队活力、促进团队融合,贯彻“开放、担当、创新、精进”的天创精神,以实现为团队深度赋能,10月3-4日,为期2天的天创新材料销售团队集训营如期而至。开拓思维 超越自我10月3日,销售团队中高层齐聚一堂,在上海点赋高级顾问潘雷老师(Ray)的引导下,围绕“聚力、奋进、突破”的主题,以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决策的形式,帮助销售团队成员理清定位、开拓思维、熔炼自我、共筑信心。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培训不同,本次培训采取了更具学员参与度的工作坊模式,通过开放空间、商战沙盘、提案互动、开放集市、城镇会议等教练技术的引导,启发参与者的深度思考,实现团队成员的共鸣、共识、共振、共创、共享,增强了行动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落地性。回顾全天,团队成员倾情参与。在教练的引导下,大家直抒胸臆、激情互动,在竞争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反思不足、在互动中形成共识,为第四季度销售目标的达成指明了行动方向,同时也为公司2024年销售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勇攀高峰 团队精神10月4日,全体销售及运营部门人员代表共同走进邯郸古武当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登山拓展活动。本次活动以小组赛的形式展开,包括天鹰队、猎豹队、飞虎队、雄狮队、战狼队、猛龙队在内的六支队伍70余人参与其中。销售队伍从山脚出发,途经 太子坡——桃花峰——仙女庵——彩虹桥,直至抵达最高处天柱峰。登山过程中,大家不畏挑战、不畏艰险,向着山顶目标奋勇前行。一路欣赏着沿途美景,拾级而上,欢声笑语,斗志昂扬,展现了团队快乐、坚毅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历经近两个小时的攀登,最终,猛龙队、飞虎队、猎豹队以更快的速度先后登顶,并以高准确率完成企业文化答题,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成为六支队伍中的优胜团队。登高望远,满目苍翠。大家在山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秀美风光,迎着山风凉意,身心释然,尽情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和疲倦,交流并感悟队员互助协作对于整体团队获胜的重要性。趣味挑战 拼搏进取在山脚下,团队拓展游戏在一阵欢呼声中火热开赛,现场依据游戏规则分为多个小组,以团队协作和竞技对抗的模式展开。比赛中,无论是双人背靠背夹气球的“心心相印”、还是集体手牵手套圈的“一圈到底”、以及扑克牌盲翻排序的“达芬奇密码”,每个项目无不考验着团队的协作力。面对重重挑战,各组队员集智攻关、齐心协力,有组织、有领导、有协调,以各自特有的战术成功完成了挑战,也体验到了团队共奋进的快乐和成就感。把握新形势,锚定新目标。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大环境对公司销售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打破自我局限,不断寻求突破,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市场,达成销售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也只有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勇于争先,才能让整个团队熠熠生辉。此次活动的举办,提升了天创销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未来,相信大家都能以坚韧、互助、克难的团队精神,去应对各种市场挑战,以舍我其谁的气势,拓新谋进,“销”勇前行,为冲刺公司下一阶段的销售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光伏产业变革:智能光伏时代开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发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上一个计划周期是2018年4月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使得我国在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行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本次《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居于世界首位截至目前,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均位于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了96.6 GW,占全球总量(231 GW)的42%,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62 GW,占全球总量(1233 GW)的37.5%。此外2022年中国新增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占比为44%,如果考虑到风电,可达到64%。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组件制造以及应用安装的成本不断降低,加上我国拥有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国内光伏企业加强了海外市场的拓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今年上半年我们不乏看到上游硅料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得产能不断释放,甚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从而引起硅料价格的巨幅下降。同时也看到光伏组件以及装机等相关企业受益于技术发展而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因此获得订单量激增,海外订单与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光伏产业上下游制造转型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须性与必要性。智能光伏不仅可以带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的增长,甚至还带动地域性平衡发展。智能光伏应用场景简单来说“智能光伏”就是在传统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电站设备及光伏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光伏是基于光伏发电和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最终呈现出智能化光伏电站。智能光伏的实现需要对从电站建设到运维的全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光伏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优化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例如大型地面电站、山地丘陵、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其绿色性、可再生性、分布式建设优势、智能化管理、广泛适用性的特点。智能光伏+工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鼓励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光伏应用项目,制定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具体评价办法,新建工业厂房满足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要求,推动工业园区等绿色发展。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集成应用,促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智能光伏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得高耗能工业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还可以使得其发电更加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化对工业用电进行智慧管理,达到更高的使用效率以及更合理的储能。例如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与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等相结合,为工业园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钢铁行业与采矿业应用智能光伏可以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发电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除此之外,制造业也将受益,在江苏省镇江市某金属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企业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30%以上。目前下列光伏企业在智能光伏应用到工业领域上拥有一些经验,部分产品已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派能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许继电气、海螺新材等。智能光伏+农业《行动计划(2021—20225年)》中提到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有条件地区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在种养殖、农作物补光、光照均匀度与透光率调控、智能运维、高效组件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创新。鼓励探索光伏农业新兴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将光伏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例如光伏种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设施农业提供电力,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光伏养殖可以在养殖业中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光伏水利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水利设施提供电力,实现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光伏村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电力,同时结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信息技术,实现农村生活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等。此外,还可以将光伏技术与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例如菌菇光伏、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等,建立生态复合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智能光伏+建筑《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目前光伏应用到建筑中主要以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与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为主。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指将光伏板集成到建筑立面或屋顶上,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以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和节能减排。BIPV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是在建筑立面或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改变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BAPV可以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智能光伏应用到建筑可以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结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智能光伏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和排放,提高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涉及到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森特股份、东南网架、天合光能、金刚玻璃、中装建设、瑞和股份等。智能光伏+交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加快“光伏+交通”等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应用,推动交通领域光伏电站及充电桩示范建设。坚持充分论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前我国已发展了光伏公路、光伏停车场、光伏机场、光伏铁路以及光伏地铁等等,此外,光伏发电技术也应用到公交车站、桥隧、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实现交通系统的多元化和绿色化发展。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光伏将更大程度的融入到交通中,并且智能光伏将有效的使之升级,使得道路的各个元素不仅降本增效、绿色升级,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达到有效控制,使得道路交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强力保障的同时自身可以有效、智能管理,增加效率。目前相关上市公司有英利集团、申通地铁、中能电气等。智能光伏+通信《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面向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在光能资源丰富区域,积极探索开发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智能光伏产品及方案,支持智能光伏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网络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推动信息通信行业节能创新水平提升。智能光伏系统可以通过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电站设备、发电系统以及整个光伏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首先可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智能光伏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电子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其次优化能源管理,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调度和管理,通过精准预测、优化运行等手段,降低系统的能量损失和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能效。最后提高电网稳定性,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应用使得系统更加复杂,电网运行面临电力电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增大、系统惯量水平下降等挑战。在此情况下,智能光伏+通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应用于智能光伏+通信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其中,无线通信是最常用的方式,如ZigBee、LoRa、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光伏领域。目前涉及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中贝通信、亨通光电、通威股份、晶科科技、特变电工等。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智能化发展。首先是光伏充电站,利用太阳能资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智能光伏的升级可以使得其增加效率,更为智慧的管控与连接区域的电站,用过数字化使其更为有效的储能。此外智能光伏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可以在用电高峰期时释放电能,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用电可靠性。智能光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例如,蔚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通过光伏发电设施实现电网间的高效互联,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
  • 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 环比增长13.3%
    据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环比增长97.4万吨,增幅13.3%;均价810.7美元/吨,环比下跌56.3美元/吨,跌幅6.5%。1-8月累计出口钢材5878.5万吨,同比增长1298.6万吨,增幅28.4%。
  • 天创新材料喜获“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等四项质量荣誉
    近日,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的“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中,天创新材料凭借在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可靠性等方面的多重优势,被授予“全国质量检验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及“全国铁路/轨道交通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四项荣誉。在以“增强质量意识,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46个全国质量月到来之际,此次荣誉的获得,是对近年来公司各业务领域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公司作为行业质量标杆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伴随精益管理的全面推进,对生产过程、产品特性的科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了具有天创特色的质量文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举措使得天创产品在行业市场中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为品牌传播树立了良好口碑。勇立潮头创诚信标杆,凝心聚力树质量典范。天创新材料始终坚信,做好产品是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承诺和回报。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向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天创力量”。
  • 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恢复、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7月3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特点,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我国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公路完成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同比分别增长7.5%、13.6%和9.8%;水路完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民航完成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0.2%。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8.9%。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此外,上半年我国货运量也持续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和3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7.5%、7.7%和6.4%。上半年我国出行量加快恢复,营业性客运量达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全国完成城市客运量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完成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地铁、轮渡)在城市客运中占比达到72.5%,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77.2%。上半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66%,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岸电使用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此外,我国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9.4%。
  • 喜讯 │ CRCC认证成功!天创新材料获铁路系统供货“通行证”
    7月6日,天创新材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H形支柱”顺利通过CRCC认证审核并获得铁路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已正式具备铁路系统采购相应产品的供应商资质。CRCC认证是我国铁路行业产品的权威性认证,是实施铁路产品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及产品检验检测、校准等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被审核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产品工艺配方、生产质检控制、客户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需具备过硬的水平,才能够通过此项认证,是成为铁路系统采购产品的一项必备条件。此次获得CRCC认证,表明天创新材料H形钢支柱产品符合国家对应用于铁路及轨道交通领域的产品标准与行业要求,具备了参与相应项目招投标的资质和权利,为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和供应链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及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喜讯 │ 天创新材料荣膺“2022-2023年度全国钢管钢厂主导品牌”
    近日,在2023年第七届中国管带产业链高峰论坛上,天创新材料以其行业影响力被授予“2022-2023年度全国钢管钢厂主导品牌“,这是公司以不凡实力连续多年获此荣誉。品牌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作为一家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天创新材料秉承“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客户服务、项目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也正是基于多年来对于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使天创新材料逐步发展成为了行业标杆与典范,并先后获得行业机构及协会组织授予的多项荣誉,从“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到“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从“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到“全国钢铁行业质量领先企业”,从“十佳钢管制造企业”到“中国钢管十大品牌”......充分彰显了公司在诚信经营、卓越品质及优质服务上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在后疫情时代,国内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渐显,但国内外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天创新材料将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逆流而上,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粽享安康|端午粽香飘,天创福利到
    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飘香时。延续“每逢佳节福利到”的贴心传统,6月20日,天创新材料心系员工,为全体员工准备了端午福利,提前送上节日祝福,一袋袋绿色健康的粽子恰是公司对全体员工的诚挚心意。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华。公司一直以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每逢重要的传统佳节,都会为员工送上节日的慰问和实实在在的福利。情系端午,不管甜或咸的粽子,都是“幸福”满满的味道。福利发放现场气氛欢快,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袋袋、一盒盒的粽子,不仅体现了公司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同时还承载了公司对所有天创人细致入微的关怀,给每位员工带来了信心满满的希望和劲头。心如糯米,越包越紧,情如粽叶,屡屡萦绕。每一位天创人的努力都值得肯定,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公司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聚人心,促和谐,以实际行动传递对员工的关爱,切切实实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淡淡粽叶香,浓浓关爱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深。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公司向所有奋斗拼搏的天创人,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端午安康,粽享幸福!
  • 安全生产月 │ 天创新材料“单手”趣味比拼活动,让安全宣教走“新”更走“心”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相关工作要求,激发公司员工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月14日,天创新材料在办公楼前举办了“安全生产月”趣味比拼活动。此次活动项目为“单手”大比拼(单手系鞋带、单手穿工作服、单手戴安全帽),共28人入选参与现场比拼环节。活动规则要求参与者从系鞋带开始,全程单手操作完成,如使用另一只手,则自动淘汰。系完鞋带后,开始穿工作服,工作服应将拉锁拉到最顶端且所有的扣子必须完整扣好,最后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收紧处不得超过下颌底端方可达标。活动现场,参与者四人一组一字排开,用一只手完成系、穿、戴全套着装动作,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住了很多人。不少参与者艰难穿上衣服后,却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好拉链。经过一个小时的角逐,最终,动力设备中心温亚科、环氧锌基赵欢、镀锌二车间刘晓朋以最佳表现和最短用时,分别获得了冠、亚、季军,赢得优胜奖金。此外,其他所有参与者也均得到一份精美纪念礼品。“这次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眼前的健康状态。我们一定牢记安全第一不动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负责。”现场参与者感慨道。十次说教,不如一次体验。此次趣味性体验式安全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切实增强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大家深刻感受到因安全事故给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在思想上强化了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度。“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以来,天创新材料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这一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势的安全宣教及体验活动,全面加强了安全应急知识的普及,让安全宣教“走新”更“走心”,使安全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天创新材料亮相第十三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卓越品质引关注
    6月5-7日,备受业界关注的第十三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紧固件企业齐聚于此,天创新材料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特别受邀参与此次展览活动,共同上演了一场紧固件产品的展览盛宴。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各类高强度紧固件及光伏支架系列配套产品。在偌大的展馆,展位众多,人流如织,天创新材料展台观展人群络绎不绝,不少观展者驻足咨询,成为整个展馆中最吸引人的存在。现场,公司业务人员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待每一位来访参观者,细致地讲解公司及产品,仔细聆听不同诉求,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力求让客户在了解到天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也感受到天创人真诚的服务态度。专业铸就品质,匠心成就精品。近年来,为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我们运用NC系统BOM物料管理,建立每一种物料的标准BOM,明确每种物料的材料、耗材的标淮用量,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成本控制的一致性。此次展会是疫情后天创新材料以全新LOGO标识首次亮相,不仅展示了天创品牌形象与产品优势,同时更多的是感知行业市场变化,精准聚焦一线客户需求。我们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离不开新老客户的信任与支持。踔厉奋发再突破,勇毅前行当先锋。展会虽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天创人的热情永不退却,对品质和服务的追求永不停歇。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使命,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以精益理念为主导,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持续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 天创新材料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宣誓签名活动
    “我是光荣的天创人,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必要职责。为了自己和同事安全,为了家庭幸福,为了企业发展,我郑重宣誓:严守安全规程,坚决抵制三违;提升安全意识,履行四不伤害;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人人能讲安全,个个都会应急。”5月26日,为迎接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天创新材料提早部署、迅速行动,紧紧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活动主题,举行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宣誓签名活动,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等参与此次活动,正式拉开了今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是对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次总动员。仪式上宣布了公司今年“安全生产月”整体规划方案及系列活动开展计划,全体参会管理人员集体宣誓并签名,向社会及企业作出安全生产的郑重承诺,紧握的铁拳、震耳发聩的誓词声,表达了公司及各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信心和决心。5月29日,在厂区生产现场,各车间主任带领生产员工作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郑重宣誓,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立字为证,守誓践诺,进一步压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部署,公司将通过悬挂安全宣传条幅、厂区排查整治、趣味安全体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系列举措,大力加强安全宣传,让“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长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思想意识,努力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公司安全稳定发展。
  • 坚定目标,奋力向前 | 天创新材料管理团队健身跑活动圆满落幕
    缤纷五月,多彩天创。为增强员工体质,振奋精神,锻炼意志,营造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团队氛围,5月18日下午,由天创新材料人力行政部策划组织的管理团队健身跑活动在公司厂区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专业体育教练带领大家热身运动。跑前热身可以提高心率,避免身体由安静状态突然转入运动状态造成心脏压力的骤然升高,同时通过活动关节韧带,避免跑步过程中关节的意外受伤,对每一位跑步者来说,都不容忽视。一番热身后,在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欢呼声中,健步跑活动正式开始。参赛者沿着厂区南环路出发,沐浴着夏日午后明媚的阳光,在道旁绿意盎然、花香扑鼻的芬芳气息中,踩着坚定的步伐,感受着奔跑的畅快。整齐的队伍,高亢的口号声,展现出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天创团队精神风貌。整个活动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临近冲刺环节,参赛者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队员们互相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历经近1个小时的坚持与拼搏,参赛选手相继抵达终点,健身跑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公司实现更高战略目标发展的道路上,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此次长跑参与者共计28人,均为公司部门总监及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长期系列性活动,公司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调整或提升运动强度,提高健跑活动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同时,公司还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倡导健身强体,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坚定目标,奋力向前。让我们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企业使命,在马不停蹄奔赴公司发展的新征程上,跑出团结一致的步调,跑出昂扬向上的斗志,跑出奋发向上的状态,把提振的精气神、凝聚的正能量转化为自身工作的源动力,聚焦年度总目标,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力”拔山河 · “绳”采飞扬 │ 一股绳,一条心,这场拔河比赛燃爆全场
    为弘扬企业文化,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升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5月12日,由天创新材料人力行政部策划组织的首届“团结杯”拔河比赛在公司厂区隆重举行。活动开幕,公司常务副总李飞代表公司作了动员讲话。他讲到,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各类文化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凝聚团结协作意识,弘扬奋勇拼搏精神。活动现场,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拔河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选手们斗志昂扬,热情高涨。“一二!加油!……”在一阵阵呐喊声中,参赛队员们扎好马步,铆足了劲紧抓麻绳,齐齐后仰发力,为了集体荣誉,奋战到底。加油声、助威声此起彼伏,热烈的竞赛气氛一浪胜过一浪。此次活动本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健康运动”的宗旨,比赛共分为四轮,即淘汰赛、小组循环赛、交叉淘汰赛、冠亚季军争夺赛,参与比赛的十二支队伍,通过抽签来决定对决顺序,两两对战,共分为六组进行。整个比赛过程紧张而有序,参赛选手们亮出了意气风发的姿态,拔出了团结一心的气势,拼出了誓不服输的斗志。获胜的队伍欢呼雀跃,失败的队伍也不气馁,大家相互鼓励,既赛出了水平,也展现了天创人风采。5月16日,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由成型分厂一队组成的“友谊队”获得冠军,由成型分厂二队组成的“必胜队”获得亚军,由成型分厂三队组成的“敖雄队”获得季军。颁奖环节,公司常务副总李飞、副总梁明坤及贾宝宝分别为冠、亚、季军颁发荣誉锦旗。比赛有输赢,拼搏无止境。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和特质,是对公司“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工作作风的充分体现,也是公司得以不断持续发展的内在源动力。相信大家定能够将其转化成“为公司谋发展,为企业创效益,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汇聚合力,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未来五年,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按下“加速键”
    4月2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5年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安排。在目标方面,《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阶段性行动目标,并聚焦“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定量指标。比如,一流设施方面,提出到2027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系统集成水平有效提升”,并提出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约13万公里,普通国道里程约27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约1.9万公里,民用颁证运输机场数量约280个”等定量指标。在具体行动方面,《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突出与“两个纲要”重点任务相结合,突出与“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做好衔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大行动,包括: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质量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安全生产强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等。每项行动包含若干具体任务,共计53项任务。苏杰介绍,针对“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主要提出3方面任务。一是突出完善交通网,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提出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五年内,“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1万公里,“71118”主线总体贯通,新增普通国道约1万公里;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约3000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25个左右;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网络加快构建。二是突出枢纽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提出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以及20个左右国际性枢纽城市、80个左右全国性枢纽城市;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新建重点枢纽换乘距离控制在300米以内,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超过80%;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基本建成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三是突出交通重大工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提出协调推进沿江、沿海高铁缺失段等铁路建设;实施京沪、京港澳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和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平陆运河等建设;实施广州、西安等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和太原、福州等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厦门、大连新机场;建设和改造南京、南昌等邮件处理中心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快 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今年要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左右。相比2022年的新增装机水平,新的目标规模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提升是推动新能源跃升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预计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2022年年底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认为,光伏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电力将成为主要能源载体,占比51%。其中,光伏电力需占未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近50%。2050年光伏总装机需增加至2018年的24倍。为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正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介绍,我国在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采煤沉陷区以及其他沙漠戈壁规划布局了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主要涉及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新疆、青海等省份。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达到4.55亿千瓦。近期,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将大型光伏基地用地列入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提倡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建设大型光伏基地,鼓励采用林光/草光互补模式。国家能源局2月透露的信息显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近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技术创新成为能源转型的加速器,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自主三代核电、大规模储能等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按照国家能源局部署,下一步将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转型机制保障,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完善促进能源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不变的本质,而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力。”李文学表示,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中,中国新增光伏容量占比35%,组件产量占比84%。光伏组件效率提升1%,约相当于度电成本下降4%至7%。
  • 蓄力海外发展新动能,天创新材料亮相德国斯图加特紧固件展
    近日,天创新材料在邯郸市永年区商务局、永年区进出口商会带领下,与当地36家优质紧固件企业“抱团出海”,集体亮相2023年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紧固件展览会。德国斯图加特紧固件展览会是欧洲紧固件行业的龙头展会,是永年区紧固件企业探索德国和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有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及时了解欧洲及国际市场的较好途径。此次参展是天创新材料继中东(迪拜)五大行业展览会后,又一次赴海外参展活动,也是截至目前公司参与的河北省赴境外参展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此次展会,天创新材料通过全新的形象展板、产品实物样品及配套宣传品相结合的展示形式,全面集中展示了公司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现场吸引了众多参展嘉宾驻足咨询参观,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全球客户的热情点赞与好评。充分展示了天创新材料作为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中国品牌形象,也为后续海外市场的订单开拓奠定了有力基础。多年前,天创新材料就以前瞻性的战略目光布局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响应进出口政策号召,在坚持创新,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国际化发展平台,目前公司业务合作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以品质塑造企业,用产品拥抱世界。天创新材料将全力抓机遇,开新局,抢订单,拓市场,在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下,通过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为更多海外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布局,实现国际市场销量再上新台阶。
  • 聆听两会“好声音” | 天创新材料:借得“春风”好扬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春风拂绿草木,大地勃发生机。13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这场“春天的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句句铿锵话语,为民营经济打下“强心针”!“好声音”飘荡到赵燕大地,让奋进中的天创新材料欢欣鼓舞。各条战线上,广大员工信心十足、热情高涨,借着美好的“春风”奋楫扬帆。作为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天创新材料密切结合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加快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全面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托物联网、云平台与大数据建立的信息数据化标准,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通过质量体系规范和过程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以严格标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燃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全厂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营造“比技术、比指标、比降本、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巩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激励各级人员围绕降本增效进一步开动脑筋、深入挖潜,推动各项指标不断争先进位。紧紧围绕年度任务目标,公司坚持创新思路、动态统筹、效益优先,组织高效快节奏归并生产。天创人笃定信心、敢想敢干,持续严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在建筑结构、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光伏、电力、通讯各业务领域深化布局,加速市场拓展步伐,力争一季度各项指标实现开门红。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全国都在拼经济、拼发展,你追我赶、争先创优。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只有牢牢把握首要任务,树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理念,秉持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激情,做好“质”、“量”统一的大文章,方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蓄势突破。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沐浴着“两会”的春风,天创新材料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立足行业市场,狠抓高效生产,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不断寻求突破,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奋力跑出天创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女神节快乐丨巾帼绽芳华,天创致敬每一个“她”
    勤劳、敬业、坚持、奉献……在天创新材料,女性员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们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懈的拼搏精神,以不输男儿的坚强勇毅,在不同的岗位上,凭借着独有的“她”智慧和“她”力量,展现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和才华。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巾帼担当。你们是天创新材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在第113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公司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女员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慰问!一盒盒的护手霜,一束束的玫瑰花,一句句的暖心问候,一张张的灿烂笑脸,温情暖意,如沐春风,美丽心情,如花绽放。希望你们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才智和力量,以崭新的风貌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工作中,为公司的发展添墨加彩,再创佳绩!平凡的生活之中,你们还是妻子、母亲、女儿。你们以温柔、关爱和细致呵护着家庭,你们以智慧、力量和母爱呵护着下一代。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向所有的女性朋友们致敬!世界因你们而美丽,愿你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锤炼自己,展现女性的魅力和风采,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间三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这百花盛开的时节天创新材料祝愿所有女性同胞们无惧时光,优雅绽放,美丽快乐,自带光芒!
  • 中国已经悄然成为全球钢铁强国
    世界钢铁中心发生了三次转移,第一次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第二次由美国转移到日韩,第三次则由日韩转移到中国。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10亿吨量级,占据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美、日、韩等传统的钢铁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当中国成为钢铁大国时,人们开始追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钢铁强国?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变化,中国钢铁发展速度惊人,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钢铁不仅实现量的积累,而且实现质的突破,中国钢铁再也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钢铁。中国不仅是钢铁大国,而且是钢铁强国。当中国钢铁在1996年突破1亿吨的时候,就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但结果呢,中国钢铁很快突破了2亿吨,这是日本人认为无法超越的天花板。但这还只是开始,中国钢铁继续高歌猛进,一往无前,持续突破了3亿吨、4亿吨、5亿吨,直到2020年,中国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这是除中国之外任何国家都未曾达到的新高度。如果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也只是结构性、阶段性的过剩,从长周期来看,中国钢铁根本就没有过剩,否则你就无法解释过去几年中国钢铁每年都达到10亿吨的巨量;否则就无法支撑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钢铁是工业的粮食,中国14多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对钢铁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2022年中国钢材出口6732万吨,不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中国钢铁并不是以出口为主,而是有着强大的内需市场。中国钢铁还是传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吗?显然不是,尤其是中国先进的钢铁企业已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中国钢铁正在走绿色发展之路,所有的钢铁公司都要在国家严苛的环保标准下生产,那些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早已经关门了。花园式钢厂、智慧钢厂正在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主流,在树丛中炼钢、在花园里炼钢已经成为现实,一键式炼钢、喝着咖啡炼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果说中国钢铁只能生产低端的地摊货,你就无法解释那些依赖钢铁的高端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没有航母用钢的突破,中国航母就无法下水;没有高强钢技术的突破,中国的大飞机就无法上天;没有取向硅钢的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就无法畅销海外,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无法引领全球发展。正是中国钢铁在手撕钢、海工钢等一系列高端钢铁领域的突破,解决了曾经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才推动了中国高端制造业实现了对西方的历史性超越。关于资源问题,那是上天的安排,澳大利亚就是天然的铁矿石大国,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中国钢铁冶炼技术,不断将澳大利亚的资源转变为中国的资源。澳大利亚作为资源输出国,其矿石资源在一天天减少,中国作为强大的工业国,钢铁社会保有量在一天天增加。总有一天,中国钢铁资源可以实现内循环,依靠废钢就可以满足钢铁冶炼的需求,中国就可以真正摆脱对澳大利亚的矿石依赖,从而实现资源自立自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采取措施,加速铁矿石资源自立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实施基石计划,加速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采,扩大国内铁矿石资源的供应量;另一方面,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公司加大对外海铁矿石资源的控制,从而拥有更多权益矿,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从而对冲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生产所造成的冲击。钢铁大国可以从产量上来比较,钢铁强国可以从品种质量上来比较。在22大类钢铁品种中,中国具备19大类钢铁品种100%的生产能力,另外三大类钢铁品种中国具备98%的生产能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技术来源国,钢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钢铁专利申请总量的61.72%。在2022年全球钢铁业专利申请前十大钢铁公司的名单中,中国占了8席,居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钢铁强大不强大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比出来的。过去,丰田汽车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汽车主要采用日本制铁的硅钢片,而今天,丰田汽车在日本的生产厂开始采购宝钢的硅钢片。过去,我们称日本为钢铁先进制造国家;今天,在日本的文章里,日本钢铁企业要向中国以及欧美的钢铁先进制造国学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卡中国钢铁技术的脖子易,今天,卡中国钢铁技术的脖子难!世界钢铁中心正在发生第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移,中国钢铁已经悄然成为全球钢铁第一强国!
  • 榜上有名 │ 天创再度荣登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近期,在河北省工商联发布公布的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天创再度入榜,以不凡实力成功入选“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2022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0名与第66名,这是公司继2017年后接连多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和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天创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近年来,公司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系统,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我们从源头上抓监管、在过程中抓控制、从细节上严标准,实现了产品需求的快速响应,客户订单的快速交付,客诉问题的快速解决,在行业内树立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标杆。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及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业内企业生产经营均面临较大挑战。天创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逆流而上,攻难克坚,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喜讯 │ 天创再获“焊接钢管 · 十大优质品牌企业”
    近期,天创新材料凭借匠心品质再次荣获“兰格钢铁网2022年度焊接钢管·十大优质品牌企业”荣誉,彰显了公司在诚信经营、卓越品质及优质服务上持续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天创新材料践行“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企业使命,在不断深化转型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工艺、精细过程、强化管控,着力做好做精和提质增效,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深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企业品牌价值得以持续提升。凭借自身卓越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服务体系及对诚信经营理念的坚守,天创新材料曾先后荣获河北优秀民营企业、河北民营企业100强、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钢铁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十佳钢管制造企业等诸多荣誉,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京哈高速铁路-北京朝阳站、清华大学国家安全平台及研究基地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中绽放夺目光彩,赢得了广大客户信赖。
  • 骆铁军: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围绕5方面开展工作
    12月31日,记者从上海钢联获悉,2023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会上表示,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围绕5方面开展工作,主要包括积极探索产能治理新机制,大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极致能效工作,努力实现原燃料保供稳价,积极开展钢材出口管理研究。展望2023年钢铁行业,骆铁军表示,稳经济效应逐步释放将利好钢铁行业,对钢铁消费形成有利的支撑。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制造业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拖累钢材消费。2023年钢铁需求或小幅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呈现总体回升态势,回升的幅度需要取决于预期改善程度,重点有三个方面值得观察:一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软着陆”;二是新动能是否能够保持较快发展;三是民营经济的信心是否能够有效提振。未来重点任务将围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展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强化价格监测,发挥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价格信息桥梁作用;进一步发挥好我国价格报告机构的市场预期引导作用。他还对国内价格报告机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鼓励和扶持行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强对价格报告机构监管制度建设;三是国内价格报告机构要勇于发声、及时发声、正确发声,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特别是对针对我国市场的不实报道,要及时发声纠正;四是要对一些规模小、价格数据不客观、估价或指数编制方法不科学的机构要加强监管。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即防疫措施的优化、稳增长政策的叠加效应、2022年低基数效应。对于2023年的形势,既要有信心做好工作,同时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估计和预判。考虑到疫后经济复苏,特别是2023年内部外部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议期间,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钢联会同国内专家推出的“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DIS)”在正式发布,同时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A级企业名单。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DIS)的推出,有助于弥补当前钢铁行业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特别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和评价的不足,同时也将为行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钢铁企业发展指数排序,为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精准、差别政策,为企业补短板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完)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钢铁业绿色低碳发展
    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承载着“钢铁强国梦”“制造强国梦”等诸多期待。近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分会、北京金属学会联合承办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重点强调了“科技赋能”:一是科技推进钢铁高质量发展,二是科技推动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正如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所说,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打造钢铁强国的基础,技术贡献度是体现钢铁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要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为着力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锻长板、补短板 我国科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增强产业链韧性,以钢铁为代表的基础产业亟需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韧性。目前,国际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2020年代,从战略视野来看,其发展命题就是向绿色化(包括“脱碳化”在内)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钢铁需求增速回落,全球钢铁生产呈下降趋势。二是国内形势喜忧参半,钢材需求有望平稳,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在环境生态、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钢铁工业应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锻长板、补短板,以企业为主整合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构建研发、生产、验证、应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及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创新机制,形成新型的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模式、创新网络。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应着力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四个方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海风分析,从现代钢铁制造流程“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再资源化”三个功能演化得出,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规律。对此,张晓刚强调,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需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卓越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成本体系管控,深度挖潜对标,精准靶向提效,激发钢铁企业经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干勇则进一步阐述说,我国钢铁工业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具体路径分析:一是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七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碳中和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我国能源和经济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但是未来资源能源环境将制约钢铁行业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碳排放生产的能耗约束政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大幅增加,环保设备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给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资源、能源产品价格高企,严重压缩了钢铁企业盈利空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对转型成功至关重要。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减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创新型“碳替减”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介绍,创新型“碳替减”是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是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现实中的衰退型、增效型、创新型三种减碳类型,前两者是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进取型战略。他表示,进取型减碳战略的实施须构建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第二个支柱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第三个支柱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钢铁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但是达峰容易、科学达峰不易,中和难、持续中和更难。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认为,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问题,而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集成优化,推动了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具规模,计算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传感智能化深入发展,极大激发了先进计算、高速互联、高端存储、智能感知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
  • 抗震支架为何选天创?这个实力PK给你答案
  • Mysteel:2022年钢铁行业十大事件
    第一、俄乌冲突对食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巨大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两国冲突升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震动,多国股市遭遇重挫。截至3月28日,受货币制裁以及交货风险影响,俄罗斯钢铁产品出口价格进一步下跌,海外大部分买家开始放弃俄罗斯资源,据来自埃及的一位买家称目前全球买家都尽量避免来自俄罗斯的产品以规避风险。在出口订单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俄罗斯钢铁价格或将持续走低。9月,乌克兰钢铁钢材半成品出口量较上月减少12.7%,至764.9万吨。2022年9月出口销售额下降14.2%,至4620万美元。2022年1-9月,乌克兰半成品出口16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8.9%。自俄乌冲突后,欧洲成为了乌克兰钢材产品的唯一市场。在海运受阻的背景下,火运、汽运成本翻倍且运输困难重重,成本至少增加了2倍,因此市场需求减弱。尽管目前俄乌双方正在进行多轮和谈,此前大涨的国际原油、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较高点回落,但全球紧张氛围持续,市场情绪扰动未止,大宗商品仍需警惕大幅波动风险。第二、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6月22日,凌钢股份公告,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与控股股东凌钢集团进行重组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重组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部门批准。7月20日,普阳钢铁、潞宝联合体收购山西晋柳能源。正式签约后,山西普阳潞宝能源将受让山西晋柳能源将近70%的股权,受让方将以100多亿的现金进行收购。10月18日,新余钢铁与中国宝武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本次划转完成后,中国宝武将持有新余钢铁51%的股权,并实现对新钢的控股。10月19日,南钢股份晚间发布公告,沙钢集团拟购买公司控股股东南京钢联60%的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60亿元。10月25日,敬业集团正式收购粤北钢铁。12月2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中国中钢集团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第三、“基石计划”加速推进,国内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开工1月11日,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中钢协提出了旨在加强资源保障的“基石计划”建议,明确了铁资源的废钢、国内铁矿、海外铁矿三大来源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供给目标。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钢协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建议,启动“基石计划”,提升我国铁素资源保障能力。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11月16日,全国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年产千万吨铁精矿的世界一流地下铁矿山。12月22日,中国宝武、赢联盟控股公司、Simfer和几内亚政府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共同签署《西芒杜基础设施项目条款清单》,围绕西芒杜项目整体开发所需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开发达成了重要合作共识。第四、严控新增钢铁产能规模2月7日,工信部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严禁新增钢铁产能。2月10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固废源头减量。严控新增钢铁、电解铝等相关行业产能规模。4月19日,发改委等四部门研究部署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重点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向各地下发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考核基数核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核实反馈考核基数。第五、钢铁行业加快推进低碳转型1月20日,工信部和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2月11日,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11月22日,据何文波介绍,钢铁行业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目前已有38家企业率先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24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94家钢铁生产企业进入工信部绿色钢厂榜单,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第六、钢铁行业稳步有序实现“双碳”目标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方面,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等。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介绍,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针对钢铁企业,他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科学制订碳达峰方案,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9月15日,工信部称,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了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同时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第七、国内疫情反复,影响钢铁资源流转及下游开工2022年新冠疫情起伏反复,疫情长期化导致经济复苏缓慢,对社会的有效运转带来较大不便。其中上海3月至6月全城静默3个月,对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临近年末,广东、河南、河北、新疆、重庆等多省疫情严重,钢铁行业物流运输及终端开工均有受限,钢市承压运行。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第八、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民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冲击,承受了超预期下行压力。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下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行业整体效益指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表示,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667亿元,同比下降9.27%;利润总额928亿元,同比下降71.34%,降幅较大与去年基数偏高有关。第九、三“箭”齐发,“政策底”撬动房地产行业新拐点11月23日,央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包含十六项具体举措,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通知》发布的当天,几大国有银行迅速响应政策,相继与多家优质房企进行战略合作,授信额度达近万亿元。11月28日,证监会决定在房地产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房地产股权融资市场再次迎来重大利好。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救市”政策密集出台,从“因城施策”到央行、银保监会“保交楼”,从“稳需求”到“稳房企”。直至近期,房地产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改善政策三箭齐发,目前,房地产救市政策已形成从居民端至企业主体端及政府端三位一体组合拳。房地产是钢材的主要下游,约33%的钢材应用于该领域,其中螺纹钢为主要用钢,占房地产用钢量的50%左右。在房地产的各施工环节中,新开工对钢材的需求较大,房地产的剧烈变动对新开工影响较大。在今年房企资金紧张、投资低迷的环境中,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大幅回落至-37.8%,地产用钢量也降至近年来的低位,较2020年和2021年下降约6%~10%。第十、国内292家钢企入选钢铁行业规范条件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31号》公告,19家钢企停产、搬迁、重组、退出!新增50家规范钢企、整改9家、变更24家。据Mysteel统计,工信部已公示6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及装备情况,其中涉及钢铁企业292家。
  • 复盘2022前瞻2023丨今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接近1亿千瓦
    2022年接近尾声,中国光伏再迎捷报——装机量持续增长,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制造业再创佳绩。2023年悄然临近,中国光伏还将带来哪些突破与变革?下游市场发展迅猛前10月新增装机已破历史纪录“迅猛”——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对于2022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给出的结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0%、25.0%和19.1%。分布式光伏再次实现对集中式电站的赶超,特别是“整县推进”模式已经成为2022年分布式光伏的主要增长动力。截至今年9月底,“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已完成备案约9000万千瓦,并网规模达到约3000万千瓦。今年前三季度公开招标的分布式光伏项目EPC中,“整县推进”项目已超半数。与此同时,集中式电站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清单已经印发并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处组织谋划之中。装机在增长,光伏发电的利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国家能源局统计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量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利用小时数968小时,同比增加49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37小时),华北地区(1056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316小时)、吉林(126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上游制造业强势增长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下游市场的“迅猛”带动出上游制造端强势增长。今年前9个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2.56亿千瓦、2.09亿千瓦和1.91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52.8%、43%、42.2%和46.9%。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同时,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光伏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1—11月,我国刷新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11次。截至11月,已有87家光伏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遍布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设备生厂商、接线盒等业务领域。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了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以及中试也取得了新突破。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供应链凭借过硬的产品再创辉煌。王勃华指出,今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85.8%,传统光伏应用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攀升后,出口至西班牙、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22年,我国光伏供应链也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部分环节价格急剧震荡、高位运行。当前,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下行,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装机潜力巨大制造端或迎技术升级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中信证券分析研判,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约1.4亿千瓦。特别是随着2023年起硅料等环节新产能释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复苏,装机比例有望回升,预计地面电站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同样有望维持近40%的增速。在供应链方面,中信证券预测,2023年,我国硅料有效产能可达约150万吨,增幅约70%。在价格上,预计2023年硅料价格需求均衡点或在200元/公斤以上,基于保守测算,对应组件的价格降至1.7-1.8元/瓦。然而,在电池片、石英砂、EVA/POE粒子等方面,中金证券则表示,或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2023年,制造端的新技术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中金证券认为,对于终端而言,TOPCON/HJT/HPBC等新技术路线更高的功率档可以带来1-2美分/瓦不等的销售溢价,而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比拼将决定量产节奏。展望下一代技术,随着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提升,预计钙钛矿组件国内全行业扩产量在2023年有望达到6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王勃华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区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风光装机规划。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其中26个省市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4.0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4年将新增3.55亿千瓦。中国光伏前景无限。
  • 战“疫”纪实 │ 向那一场疫情背后的“天创逆行者”致敬
    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阴霾之下,都匿蔽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现的希望。纵有疾风起,我们不言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抗疫胜利的曙光,让我们共同迎接冬日暖阳,期盼春满人间!11月的一个下午,阴云密布。在天创厂区,接连多名员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接到园区通知,经过初步流调和抽样筛查,疫情传染范围广、传播迅速,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在公司防疫联合工作小组的指挥部署下,天创迅速吹响了防疫集结号。随后,公司严格实施封闭管理,不出不进,全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及“足不出户”。在紧急封控的同时,公司迅速指挥协调成立了应急工作专项小组,从责任区防控排查到防疫物资运输,从核酸检测管控到厂区各区域集中消杀,从应急区域设置到生活基础保障......一道道管控举措将疫情防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紧急关头,公司董事长亲自现场指挥,带领防疫小组成员用行动践行初心,全力投入战“疫”第一线。那些日子,为确保与政府及园区充分沟通并协同作战,公司外联工作组与有关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确保沟通顺畅、保障有力。在政府资源紧张的情况,为公司争取了一定的隔离资源,为员工创造了相对良好的隔离条件。“疫”声令下,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高效有序开展应急防疫保障物资拨付、调运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及时、调配通畅,确保物资第一时间运输、第一时间装卸、第一时间投入使用。物资保障组承担了救治所需的药品采购,临时隔离点消毒药品和器械及有关防护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厂区各出入口的卡点执勤和门卫安保人员担负着责任区的防疫排查、日夜值守、信息登记、核酸扫码等工作,全力守护着驻留厂区员工的健康安全。由于疫情防控条件有限,员工宿舍无法集中性满足全体员工住宿需求,大批员工短期内面临要打地铺,一张垫子一床简单的被褥铺盖就是大家休息的基础装备,全体员工严格遵照公司应急防疫安排,积极配合,毫无怨言。“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天创工作作风,在这场疫情突击战中得以彰显。在辅料库,年轻的小伙儿们克己职守,对防疫物资及时进行全面消杀,认真做好登记、出库工作,全力做好“守库人”、“搬运工”,确保防疫物资及时、足量发放到厂区有需要的疫情防控点。在办公楼,人力行政的伙伴们连夜将生活物资手把手送到每个员工手中,一句亲切问候,一个暖心的微笑,似乎让阴霾笼罩的冬日增加了几分阳光与温暖。在餐厅,一日三餐免费供应,大厨们用心做好防疫期间员工配餐,为提供一顿顿丰富可口的热腾腾饭菜,并依据各部门实际所需进行分餐打包。在隔离区,防疫应急处理小组通过电话及同事吧线上平台,第一时间了解隔离员工现场实际需求与身体状态,竭力解决大家的困难与问题,满足现场迫切需求。在厂区,为最大化改善厂区员工住宿条件的问题,公司紧急筹备了“临时宿舍”,在施工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现场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搭建,并熬夜给予供电供暖.......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在这场“战疫”中,天创人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用不懈的付出传递着深情与温暖,以实际行动用心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天创人的奕奕风采。阳光总在风雨后。回首过去最艰难的抗疫时刻,公司从快、从细、从严做好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打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站得住、扛得下”的先锋队伍。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奉献自己、积极参与防疫服务工作可敬可爱的天创人,一个个的“逆行者”见行动,作贡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凡朴实的拼搏与坚守。在此,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面对疫情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 海外市场 │ 天创与我市20余家代表企业组团“出海”参展
    近日,2022年中东(迪拜)五大行业国际博览会(The Big 5 Dubai 2022)在迪拜世贸中心举办。天创与邯郸市永年区20余家紧固件企业在区进出口商会政策鼓励支持下,组团出海,逐梦远航,成为展览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多年来,天创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现有包括直缝焊管、热浸镀锌钢管、热浸镀钢塑复合管、热浸镀锌波型梁防护板、热浸镀锌喷塑/浸塑、全自动紧固件热浸镀锌、各类型钢/大型结构件成型及镀锌等在内70多条各类产品生产线,年产能达150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消防、燃气、水务、高速公路、光伏、电力、通讯、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天创积极响应进出口政策号召,在坚持创新,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国际化发展平台,从“做好品质大文章,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着手,加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业务合作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朝着布局全球化的宏伟版图跨步前行。据悉,此次迪拜五大行业展览会共有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参展商参展,对接超过五万名专业买家,展团企业通过线下参展或代参展的模式,精准对接线下客户,充分满足了广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其中,我市展团累计对接、洽谈意向客户超1640个。在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经济秩序、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受到重创,国内企业外贸出口受挫的形势下,组团出海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也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有力举措,对稳外贸、保订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企业进出口外贸业务带来了更多机遇。
  • 专家热议钢铁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日,在“科技赋能 卓越运营 钢铁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依靠科技创新,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表示,钢铁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脊梁作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打造钢铁强国的基础,技术贡献度是体现钢铁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要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为着力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卓越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成本体系管控,深度挖潜对标,精准靶向提效,激发钢铁企业经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张晓刚说。“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在环境生态、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要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其中,推进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应用,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建立低成本、大规模、绿色经济氢体系。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看来,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创新型‘碳替减’是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来相对减少碳排放,是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减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创新型‘碳替减’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表示,创新型减碳实施须构建三支柱体系:一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二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三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基于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和现有流程结构,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新江认为,应用短流程可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应进一步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针对科学发展短流程炼钢,王新江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产能置换政策;二是加强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电炉短流程钢铁厂的准入标准,规范新建和老厂改造;四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动电炉短流程绿色化及智能化;五是深化电力体系改革,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海风分认为,当前,国际钢铁工业朝着绿色化(包括“脱碳化”在内)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而言,绿色化、智能化和产品品牌化将引导我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以良好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为基础,牢牢把握资源保障和产品质量两大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及标准认证,全面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要围绕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更易加工、更加绿色的钢铁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范铁军认为,钢铁业脱碳是技术革命问题,需要通过推进高炉-转炉长流程向电炉短流程发展,加大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研发、示范及应用,以及突破氢冶金等先进低碳冶金技术推动行业走向脱碳发展。企业还可以通过智能生产和智能管控,实现核心工序精准控制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 东南亚成我国光伏出海重点市场
    今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商品出口总额增长明显,前9个月增速超100%,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可再生能源市场机遇较大。“今年以来,即使遭遇全球通货膨胀、物流不确定性增强、原料采购价格飙升等不利因素,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仍保持了较足韧性,表现活跃,其中新能源产业最为亮眼。中国制造产业引领了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东南亚市场。”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能源高级行业运营专家史茗莉在2022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指出。海关总署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商品出口总额达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据史茗莉介绍,今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商品出口总额增长明显,前9个月增速超100%,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可再生能源市场机遇较大。新兴市场吸引力凸显泰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普瓦登·桑托恩维特在论坛上表示,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是全球共识。“东南亚国家也设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希望借此促进绿色转型。”以菲律宾为例,该国2020年发布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要求每年总发电比重中,可再生能源须至少新增1%。2021年,菲律宾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2030年达到35%、2040年达到50%的目标。据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越南公司总经理、菲律宾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今年6月,菲律宾还组织了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招标工作,同时实施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允许外资持股100%等政策,极大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市场装机需求。“在潜力巨大的东盟区域尽快建立可持续、可盈利的光伏配储商业模式,正吸引着电力投资商与融资机构的目光,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有望成为这股风潮的引领者。”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此前指出,东南亚地区日照充足,光照资源丰富,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具有先天优势。预计到2050年,东盟国家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达6400万千瓦。业务模式不断丰富在上述背景下,东南亚成为我国光伏企业出海的重点市场。而随着出海经验不断增加,业务范围、模式正持续扩容和丰富。据江苏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尹建庆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新能源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代表性产品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额分别达到776.4亿元和508.3亿元,分别增长71%和70.8%。“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总经理助理戴丹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新能源企业海外业务模式不断扩展,由原来的单一光伏组件出口延伸至组件产能的外移,以及海外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工程总承包、维护和运营,市场持续扩大。“2018年,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成立分公司,前期以电力工程和设备配套项目为主,有效带动自身施工能力消纳和设备出口。2021年起,正式启动东南亚地区光伏项目投资。”南国能源光伏投资总经理黄伟达认为,得益于东南亚丰富的光照资源和较高的能源价格,该地区用户希望通过安装光伏降低用能成本,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东南亚光伏产业迎来投资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普瓦登·桑托恩维特表示,未来希望中国企业继续深度参与泰国光伏市场。“我们希望在与中国企业交流、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光伏企业管理技巧等,切实促进泰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副总裁、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秘书长叶晖表示,绿色产业已成为全球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的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增长极。“要开发好海外市场,就要立足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管理和资本差异,充分发挥各国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戴丹认为,我国具备非常完备的光伏产业链,这是支撑企业出海的基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装机规模和产能,我国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具备在海外投资的能力。希望国内光伏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联合中外资本强化在投融资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
  • 交通运输部:删除对跨区域人员查验核酸、健康码和“落地检”要求
    12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指南》就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风险区内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整合优化,实行“一业一表”,主要修订内容:结合高风险区划定新要求,取消了暂停高风险区内的客运场站运营及出入高风险区的客运服务等要求;删除了对跨区域出行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落地检”有关要求;取消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要求;取消了控制低风险区客运场站聚集度和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有关要求,明确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就坐;优化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有关要求;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消毒清洁频次要求;细化了防疫宣传有关内容。全文如下: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等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部修订形成了《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指南》就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风险区内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整合优化,实行“一业一表”,主要修订内容:结合高风险区划定新要求,取消了暂停高风险区内的客运场站运营及出入高风险区的客运服务等要求;删除了对跨区域出行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落地检”有关要求;取消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要求;取消了控制低风险区客运场站聚集度和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有关要求,明确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就坐;优化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有关要求;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消毒清洁频次要求;细化了防疫宣传有关内容。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抓严抓实抓细各项优化措施和《指南》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要严格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有关要求,不得随意暂停或者限制客运服务,并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将运输服务一线从业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稳定运行。同时,要督促进京道路客运经营者落实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关于人员进(返)京的有关规定。春运、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完善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适当加密消毒通风频次,采用抗原检测或者适当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方式,提高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涉疫监测预警的灵敏性。铁路、民航、邮政领域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负责。交通运输部2022年12月7日
  • 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吉瓦、同比增长43%,电池片产量209吉瓦、同比增长42.2%,组件产量191吉瓦、同比增长46.9%。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类型看,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占比分别为32.83%、35.63%、31.54%。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25%和19.1%。光伏产品出口量价齐升。1至10月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欧洲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南美市场中,巴西对光伏的需求旺盛。
  • 疫情无情,天创有爱,温暖就在你身边
    在这个初冬时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役在我们身边打响,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公司科学防范,严格管理,织密疫情防控网,广大天创人舍小家、顾大家,坚持生产、防疫两不误。一条条指令发出,一次次落实执行,一批批饱含温暖的物资,无不彰显了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之情,平添了大家抗击疫情、奋力向前的信心和勇气。为了保障每位员工的人身安全,并确保有一个舒适且便捷的生活环境,从住宿到饮食,公司想员工之所想,竭力贴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床垫、被褥、牙膏、牙刷、香皂、毛巾等系列生活必需品均由专人派送到员工手中,将N95口罩进行全员配备,将酒精、净手凝胶等作为车间及部门的基础配置,对重点区域每天进行定期消毒......不仅要住的安心,还要吃得有营养,公司不断丰富饭菜品类,进一步改善员工伙食,通过线上调研了解员工最受欢迎菜品,收集并满足大家个性化生活用品需求......一点一滴中切实让每一名员工感受到了“幸福天创”的关爱和温暖。真正的勇者,是在看清迎面的汹涌后,依旧选择劈波斩浪;是在感受呼啸的凛冽后,依旧选择逆风而上。在抗疫一线,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员工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活跃在食堂、宿舍、移动餐车等各个区域,他们穿梭于辅料库、出入通道及车间、办公楼,以实际行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践行“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天创工作作风,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光荣的抗疫赞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当前防疫关键时期,让我们凝心聚力,共抗疫情,让我们理解并支持公司的防疫部署与行动方针,从我做起,立足岗位,坚定信心,以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 我国首部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发布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行业之一,钢铁行业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重要责任,推进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等环境责任,更担负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社会责任。11月20日,我国首部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并对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包钢集团、德龙钢铁集团、中国钢研、建龙集团、南京钢铁、宁波钢铁10家企业优秀履责案例进行了展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指出,《蓝皮书》不仅充分记载了钢铁行业始终肩负着的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满足经济建设需要、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重大历史责任,也书写了广大企业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履责模式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何文波强调:“这是首次以行业视角研究并记录社会责任履行的发展与实践、进步与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当然清醒地看到,目前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能力建设工作有待强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占比有待提升等,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们的社会责任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仍需广大钢铁人共同努力,接续奋斗,再攀高峰。”《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迈向钢铁强国的关键时期,钢铁行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客观要求广大钢铁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同样要发挥引领、表率作用。2022年是钢铁行业落实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的关键之年,加强以政策为导向的履责重点是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内容。一是保障行业稳定运行,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三是稳步践行“双碳”目标,四是凝聚力量回馈社会。何文波认为,钢铁行业一是全面履行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责任担当,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目前已有38家钢铁企业率先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24家钢铁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94家钢铁生产企业进入工信部绿色钢厂榜单,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三是始终高度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钢铁企业始终坚持将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体现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四是十分注重国际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国家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局、工作局原局长张涛表示,《蓝皮书》的发布可以有效推动形成行业社会责任共识,推动企业自强、行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共建,无论是对于提升钢铁行业整体发展质量,还是支撑推动国家治理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他用“六个有利于”概括了此举的具体意义:一是有利于把握行业整体社会贡献与发展要求;二是有利于服务配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反映行业社会责任贡献,实现以行业建设为重要抓手的社会治理协同和国家治理转型;三是有利于整个社会责任建设体系真正走向完善;四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境界,引领企业沿着正确的责任方向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五是有利于突出行业价值贡献的比较意义,增强行业人的履职自信心;六是有利于行业组织拓展服务价值领域,全面提升协会工作形象。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蓝皮书》编制工作于2022年7月6日正式启动,经历了课题启动、问卷调查、案例征集、案例评审、完善成书5个阶段。《蓝皮书》分为总论篇和案例篇两大部分,其中总论篇对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形式要求、实践进展以及钢铁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与探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明晰了钢铁企业未来履责的方向与重点;案例篇收录了20家钢铁企业的优秀履责案例,为钢铁行业及企业探索深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宝贵经验。
  •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付凌晖表示,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困难局面,国民经济充分彰显了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第一,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我国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前期经济一度出现下滑,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其接续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三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回升。第二,着力扩投资稳消费强化要素保障,生产需求持续恢复。面对疫情冲击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各地区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投资消费增长。积极使用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扩大有效投资,通过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强化要素保障,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积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强化能源、交通、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促进了生产恢复。第三,坚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稳步提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结构优化的“进”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取得积极成效。第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坚持以改革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形势和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创造,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第五,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生产和使用不断优化。第六,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对外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面对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强化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货物进出口量增质升。第七,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民生保障不断加强。面对就业压力上升和居民增收难,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推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了就业稳定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展望明年,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付凌晖说,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诚信为本·质量先行 │ 天创获得“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等四项荣誉
    近期,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中,天创凭借多年来良好的信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荣获“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质量检验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检验信誉保障产品”四项荣誉。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企业兴。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塑造一流产品品牌的关键,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天创深耕行业十余载,在疾步前行中业,紧紧围绕“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公司经营理念,将诚信排在首位,并始终没有忘记“品质”这一立足之本。多年来,公司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伴随精益管理的全面推进,对生产过程、产品特性的科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了具有天创特色的质量文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举措使得天创产品在行业市场中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为品牌传播树立了良好口碑。勇立潮头创诚信标杆,凝心聚力树质量典范。此次奖项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更加坚定了天创管业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向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天创力量”。
  • banner4

    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成为一流的金属表
    面防腐方案解决者

    绿色天创 · 品质天创 · 人文天创

  • 铁矿资源需求将保持稳定
    由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主办的第五届进博会矿产资源国际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矿产与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企就共同构建长期稳定、和谐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钢铁冶金原料绿色低碳应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产资源投资开发合作,满足钢铁行业高质量原料需求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交换有关合作文本。针对当前矿产资源业面临的行业环境,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董事长姚林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的热门话题就是“不确定性”“供应链韧性”等,几乎所有领域尤其是面向全球市场的行业和企业都深受影响。从全球看,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治理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对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巨大挑战。从中国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提供强大支撑,从而对资源类产品需求和行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稳定之锚和增长之源。从行业发展形势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转换,将抑制铁矿石等部分矿产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加快绿色化、智能化,也为资源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当前,我国钢铁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当前,全行业对中国钢铁所处市场环境变化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现实以及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律限产的氛围和共识正在建立,对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也正在增强,经营效益已出现趋稳好转。“后期,随着市场需求企稳并改善,行业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预计钢铁行业主要指标将出现积极变化,呈现环比向好态势。”骆铁军表示,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钢铁业支撑,也需要铁矿资源的保障。目前来看,虽然下游需求减弱,原燃料成本高企,钢铁生产和铁矿需求短期承压,但长时期看,钢铁需求仍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对铁矿资源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我国矿产资源发展需要行业生态和谐,着眼上下游发展需求,聚焦矿产资源供应链痛点,在资源开采、贸易储运、加工制造各环节,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穿越增长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可持续。”姚林表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也应保持和谐,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推广建设绿色矿山,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碳足迹跟踪和碳标签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愿与各方携手推动行业生态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姚林说。
  •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读
    近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请问出台《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组织编制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为全国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二、《实施方案》的定位与编制原则是什么?《实施方案》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针对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到2060年的减排需求预测,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科技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当前和长远。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我国2030年和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研究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二是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结合科技部的职能,《实施方案》更加侧重于科技创新,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创新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三是统筹科技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工作。在科技部已开展和正在部署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在低碳科技创新方面的科技需求,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吸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与相关部门编制的实施方案做好协调和对接。三、《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二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是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三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是以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四是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五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六是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七是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八是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九是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十是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如何确保《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科技部将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确保《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双碳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同时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碳中和技术跟踪监测,重点关注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三是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行为信息记录并纳入全国公共信用共享平台。
  • 九部门: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
    10月31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提出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7个方面的24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5项重点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4项重点行动,并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出相应要求。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抓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天创管业荣登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近日,在河北省工商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暨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布了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认定工作情况。天创管业成功入选“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2022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0名与第66名,这是公司继2017年后接连多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管业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和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天创管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近年来,公司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系统,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我们从源头上抓监管、在过程中抓控制、从细节上严标准,实现了产品需求的快速响应,客户订单的快速交付,客诉问题的快速解决,在行业内树立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标杆。尤其是今年,在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及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业内企业生产经营均面临较大挑战。天创管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逆流而上,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管业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双碳”目标推动钢铁低碳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1%。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想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必须要改变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到钢铁产业领域的低碳技术,就不得不提到氢气直接还原炼铁,即通常所说的氢冶金的一种,是公认可实现超低碳炼铁的路径之一。氢气直接还原炼铁,是指采用氢气还原固相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过程。这种条件下得到的直接还原铁含有很多微孔,与海绵类似,也常称为‘海绵铁"。海绵铁活性很高,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燃烧,为降低海绵铁的氧化,通常将海绵铁压成块状产品,以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由于我国钢铁冶炼技术主要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也就是说高炉炼铁过程是主要排碳单元,占总碳排放的74%左右。碳作为还原剂和热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排的关键是碳原料替代和流程变革。因此发展废钢回用短流程技术、富氧高炉、钢化联产、余热余能利用等是有效的途径。面对钢铁行业的减碳需求,政策与企业的支持同样不可缺少。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下,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目前,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发布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钢铁行业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迭代升级、新工艺装备及技术改造的投入、能效的极致管理,再加上绿色产品的精准营销和交付、绿色低碳的采购和物流、碳足迹管理等供应链服务与之协同,持续推动工业创新技术与钢铁绿色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慧制造解决方案。
  • 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6万公里,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91万公里,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前9月,我国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337个,总里程9756公里,项目总投资5574亿元。30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顺畅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对接高效畅通、缩短了省际之间的通行时间,还为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成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继连霍高速后又一条进出疆大通道。长度超过22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隧道世界纪录。“要想富,先修路。”30多年来,顺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一代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续奋斗,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6万公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快速增长,通道能力紧张问题随之出现。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将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918”调整为“71118”和6条地区环线,总规模增至13.6万公里。2017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发挥高速公路支撑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推进“四通四连”高速公路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贯通支撑“三大战略”的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聚力打通地方高速公路省际通道、畅通主要城市群内城际通道、疏通主要节点城市进出通道。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高速公路建设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2021年2月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16万公里左右,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公路。在一系列规划的科学指引下,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快速增长,网络布局更加合理,路网规模、通达深度不断提升。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1万公里,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全面实现“县城通”。高速公路日益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更大的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表示,截至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高速公路为我国经济崛起提供强劲支撑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放眼今日的中华大地,不管是崇山峻岭、悬崖绝壁,还是戈壁沙漠、雪域高原,全部都被纳入到一张功能完善、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与鸣笛起航的轮船、呼啸奔驰的列车、凌云直上的航班相互映衬,共同勾画出一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在京津冀三地,弯弯绕绕的跨省小路,正被一条条通衢大道所替代。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断头路”全部清零,高速公路总里程从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2021年的1176.5公里,增幅达到19.8%,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三地互联互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8年间,京津冀GDP总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从78%提升到82%。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副中心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超1.6万家企业入驻通州运河商务区。在长三角经济圈,全程约2700多公里的沪昆高速公路延伸出“G60科创走廊”,沪苏浙皖9座城市因路结缘,在沿线发展出一个万亿GDP城市经济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建成及在建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川渝两地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十家,内陆腹地正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2021年,长达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犹如一条 “巨龙”连接起北京、新疆,将两地的高速公路车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西北边陲实现了“角落变枢纽”的华丽转身。一条条加快贯通的高速公路,为我国各大经济圈及城市群的经济崛起提供了强劲支撑,有力托举起国富民强、定国安邦的希望。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1月1日,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运行、“一盘棋”管理,车辆跨省行驶时可以“一脚油门踩到底”,通行效率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亮丽窗口”和公众出行的“温馨驿站”。交通运输部门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完善系统运营和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推广差异化收费,优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请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行驶在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庄特长隧道崇礼方向,即可注意到隧道顶部一个一米多长的红色机器人不时提醒。这是河北省首个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声光语音预警系统,车路协同示范路段用“智慧的路”赋予司乘人员全新体验。“不用下车、不要手机,这种无感支付真是太方便了。”福建省甬莞高速公路林厝服务区内的“智慧加油站”支持ETC用户“无感支付”,不下车、不扫码、不刷卡的便捷体验让黄先生收获惊喜。“以前我们停车后只在驾驶室休息,现在有了‘暖心之家’,不光环境好,还能洗澡洗衣服。”在四川省宜宾市传化物流园区,货车司机温师傅刚停好车就来到“暖心之家”休息,这里成为他和同行们驻足小憩的“港湾”。贵州平罗高速公路“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打造了平塘继“天眼、天坑、天书”之后的第4项“天桥”奇观;重庆冷水服务区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成了“中国高速公路第一自驾营地”;四川天全服务区是国内唯一的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广受游客喜爱……高速公路服务区朝着更加综合、开放、智能的方向发展,“货场”变为“人气场”,“停车场”成为地方文化推荐平台,甚至是旅游目的地。从人工取卡缴费到ETC车道全覆盖,再到取消省界收费站后跨省出行更顺畅。一系列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民生实事落地实施,让“说走就走”成为现实,“走得舒心”变得触手可及。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2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2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10月份,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下降10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一)产需两端有所放缓。10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比上月下降1.9和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景气度均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下降5.0个百分点以上。(二)价格指数连续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8.7%,高于上月2.0和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继续上涨。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高于60.0%和53.0%,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同步上涨;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三)大型企业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其中,生产指数为51.3%,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生产持续增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四)多数行业预期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稳定。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月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7%,高于总体3.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是制造业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态势放缓。(一)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减弱。10月份,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7.0%,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业务总量下降;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7%,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受“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等因素带动,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预期向好。(二)建筑业位于较高景气水平。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稳步推进,行业生产活动扩张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2%,为近期高点,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乐观度有所提升。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低于临界点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6%和48.7%。
  •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占全球1/3以上 连续多年全球居首
    11月3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透露:截至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48亿千瓦和3.59亿千瓦,占全球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的1/3以上,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的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也居高位。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布的9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9月份,全国风电利用率97.8%,光伏利用率98.5%。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地风电、光伏利用率为100%。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未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将快速增长。据IEA在《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占比将从2021的10%增加到2030年的40%,2050年达到70%。另外,预计到2030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50GW。
  • 中钢协:前三季度我国钢的表观消费量约7.41亿吨
    10月31日,中钢协举办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会议指出,8、9月份全国日均产钢量环比回升。前三季度,我国钢的表观消费量约7.41亿吨,同比下降4.2%。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前三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26.9点,同比下降11.42%。从分月情况看,1-4月小幅上涨,5-7月持续下跌,8-9月止跌趋稳。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 112.76点,环比下降1.41%,比年初下降14.38%,同比下降28.50%。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667亿元,同比下降9.27%;营业成本45261亿元,同比下降4.69%;实现利税1890亿元,同比下降56.98%;利润总额928亿元,同比下降71.34%(降幅较大与去年基数偏高有关);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4.1%,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21.46%,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23.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9.48%,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9.17%,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1.69%。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高质量实施。截至9月底,已有34家企业约1.79亿吨钢产能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并在钢协网站公示,23家企业约1.29亿吨钢产能完成部分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公示。针对后期行业重点工作任务,中钢协指出,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努力实现行业稳定运行;二是坚持绿色低碳,积极推进三大钢铁改造工程;三是加强产业链建设,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四是集中资源优势,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完)
  • 小小血压计·暖暖关爱情 │ 天创管业开展全员周期性血压测量活动
    秋末冬初,气温骤降。为切实监管员工血压及身体状况,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降低安全风险隐患,近期,天创管业开展全员周期性血压测量活动。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直接造成心、脑、肾、眼底等话多重要脏器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心肪血管疾病。测量血压的意义在于防止出现并发症,对已有高血压和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尽可能逆转病情,防止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作为员工关怀一部分,公司以车间、部门为单位,结合各年龄阶段定期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为高血压的需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并由各部门统计或文员进行记录存档,对于结果异常存在风险的人群,检测人员会及时提醒员工去医院就诊、服药,注意合理饮食起居,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全员测量血压既为员工提供了便利,也使大家更加重视健康问题。通过对全员测量血压,真正起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将健康送到一线员工身边,在降低疾病风险的同时,也将关爱送到每位员工的心里。一直以来,天创管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全体人员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个小小的血压计,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更进一步拉近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指数与归属感。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
    2022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10月份,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下降10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一)产需两端有所放缓。10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比上月下降1.9和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景气度均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下降5.0个百分点以上。(二)价格指数连续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8.7%,高于上月2.0和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继续上涨。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高于60.0%和53.0%,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同步上涨;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三)大型企业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其中,生产指数为51.3%,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生产持续增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四)多数行业预期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稳定。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月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7%,高于总体3.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是制造业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态势放缓。(一)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减弱。10月份,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7.0%,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业务总量下降;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7%,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受“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等因素带动,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预期向好。(二)建筑业位于较高景气水平。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稳步推进,行业生产活动扩张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2%,为近期高点,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乐观度有所提升。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低于临界点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6%和48.7%。(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
    (一)企业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2.组织机构代码:9113042955041373153.法人代表人:赵雪刚4.生产地址:邯郸市永年区西南开发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5.联系方式:134004007046.生产经营和服务主要内容:我公司主要经营高频焊管、热镀锌焊管、热镀锌五金件、钢铁零部件及高速护栏板等。7.主要产品及规模:公司年产高频焊管120万t/a;衬塑复合钢管6.6万t/a;热镀锌焊管80万t/a;热镀锌钢铁零部件、高速护栏板、铁路用接触网立柱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50万t/a;热镀锌五金件12.5万t/a;喷塑、浸塑20万t/a(二)排污信息1.主要污染物及特征:废气:氯化氢(气),颗粒物(气),二氧化硫(气),氮氧化物(气),VOC(气),氨(气),无组织(氯化氢、颗粒物)等。废水:石油类、悬浮物、、COD、氨氮、总锌、BOD5、动植物油、PH。2.我公司总量指标为COD:50.69吨/年、氨氮:5.06吨/年、二氧化硫:38.99吨/年、氮氧化物:118.27吨/年(三)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信息
  • 我国1-9月新增光伏装机已接近追平去年全年装机,下半年开始提速
    赶碳号根据今天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测算得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4GW。这个数据已经基本追平去年全年的新增光伏装机——54.88GW这一数字。另外,根据测算,今年前三季度 ,风电新增装机约22GW。今天,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8.8%。另外,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早些时候的通报,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0.6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3.8%,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798万千瓦。以此测算,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从去年底的306GW增长到今年9月底的360GW,这相当于在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为54GW。同样,我国风电总装机从去年底的328GW增长到今年9月底的350GW,风电新增装机约为22GW。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装装机增长了多少呢?7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2年上半年光伏电站新增总并网容量为30.878GW,其中户用容量为8.914GW、工商业容量为10.739GW、集中式容量为11.225GW。以此测算,今年第三季度,光伏电电站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3GW。刚刚过去的9月份,又增长了多少呢?9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今年1—8月光伏新增44.47GW,投资同比增长超3.2倍。这样算下来,我国9月份光伏新增装机约9.23GW,占了整个第三季度的40%。由于未考虑被淘汰的风光装机,虽然这些测算不够精确,可能会略超过实际装机水平,但反映了整体趋势。即,无论是第三季度,还是9月份,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光伏装机在今年下半年正在不断加速。
  • 10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产存情况
  • 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为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减排相关共性基础标准制修订,抓紧完善能源碳达峰急需标准,进一步提升节能降碳标准要求和标准质量,有效满足能源转型标准需求。计划目标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修订一批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要求和水平,助推和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能效提升。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报批前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次公示
    我公司(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拟对《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审批,现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进行信息公开。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TttsxwCVVoq1gEKYh4xzQ提取码:9uos
  • 我国粗钢产量超全球半数 应加快推进低碳改造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降碳工作有序推进。按照中钢协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251家钢铁企业约6.81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额已超过1500亿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碳排放大国,我国降低实体产业碳排放,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碳壁垒”的必由之路。从现状看,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由钢铁产业产生的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钢铁产业是我国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从作用看,钢铁产业降碳的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对新能源运载工具、光伏的巨大需求,有利于通过需求拉动这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兑现“双碳”承诺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钢铁产业降碳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钢铁产业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钢铁产业的绝对规模决定了其低碳改造的工程量大,十几亿吨钢铁产能的碳中和之路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供应链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低碳改造,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统筹协调。其次,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下游市场需求减弱,叠加俄乌冲突等因素带来的能源成本上升,行业盈利情况难言乐观,短期内能够用来投入的资源受限。再者,还需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管理政策,对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钢铁行业和企业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低碳改造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推动下去。要有系统规划,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降碳。要向管理要效益,以数实融合为抓手,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提升能源效率。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短流程炼钢比重,加强氢基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钢铁产业降碳对推动“双碳”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定信心,让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在钢铁行业降碳中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让超低排放的钢铁产业对实现“双碳”目标形成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7026384号

冀公网安备 13042902000660号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网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