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About us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由鑫方盛控股集团全资筹建,系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公司坐落于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钢铁之都的邯郸,处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紧靠107国道,地理位置优越,总占地350亩,用工人数1000余名,是一家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 天创引进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及检验检测设备,具备较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现有包括直缝焊管、热浸镀锌钢管、热浸镀钢塑复合管、热浸镀锌波型梁防护板、热浸镀锌喷塑、浸塑、全自动紧固件热浸镀锌、大型结构件吊镀等在内70多条各类产品生产线,年产能达150万吨......
查看更多
  • 2010

    成立于2010年

  • 350

    总占地面积350亩

  • 1000

    用工人数1000余名

  • 150万吨

    年产能达150+万吨

  • 100

    河北民营百强企业

  • 20

    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工程案例

Engineering case
重点案例 交通安全 光伏电力 铁路桥梁

质量管理

Quality Assurance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校企合作·双向赋能 | 天创新材料与河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校企合作·双向赋能 | 天创新材料与河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11月23日,天创新材料与河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伙伴揭牌仪式在天创办公楼隆重举行。永年区常务区长唐伟强等一行领导、永年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建波、河北工业大学范永哲教授、天创新材料董事长赵艳奇及区直单位、科研院校等相关人员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仪式由朱建波副主任主持进行,唐伟强副区长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希望双方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加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实现互利共赢、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随后,范永哲教授分享了高效节能环保成果转化的精彩案例,阐述了科学研究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对此次产学研合作表达了深切期望。公司董事长赵艳奇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深化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为校企科技创新和协同育人提供新平台,推动人才产业双向赋能、人才培养共建共赢。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天创新材料文化展厅、工厂车间和检验检测中心,听取了公司常务副总梁明坤对公司生产规模、研发能力及产线布局等所作的详细介绍。论坛环节,各高校教授分别作了前沿技术分享与合作课题交流,并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细节商讨。公司技术副总监冯彬向与会嘉宾介绍并展示了过往产学研合作的丰硕成果,对双方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次活动,标志着天创新材料与河北工业大学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建立了新的途径。双方将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共同携手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探索表面处理技术前沿,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校企紧密合作的标杆典范。作为一家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天创新材料自成立以来,始终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注重高效节能环保。公司在持续提升产能的同时,立足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除河北工业大学外,公司还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北紧固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双向跃升。
2024/11/25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亮相第136届广交会,与全球客商共谋合作新机遇

天创新材料亮相第136届广交会,与全球客商共谋合作新机遇

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隆重开幕,万商云集。本次线下展共分三期举办,在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首期(10月15-19日)展览中,天创新材料再次亮相,与永年进出口商会所组织的43家优质外贸企业联合参展,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展示了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一年两度的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一直是我国外贸企业抢接订单、开拓国际市场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本次展会上,天创新材料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光伏及公路交通领域的支架型材、护栏板、立柱及配套系列紧固件产品,以多样化的产品及过硬的品质赢得广泛关注。展览期间,天创新材料不仅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客户,还与众多老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会面。通过面对面互动,有力巩固了老客户关系,现场展示产品的创新和质量,也赢得了新客户的信赖。展台业务人员与参观客商就产品性能优势、采购需求、应用场景等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合作的无限可能。作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民营百强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天创新材料秉持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布局,拥有ISO质量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等多项国际资质,产品已远销中东、非洲、欧洲、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交通、光伏、电力等行业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未来,天创新材料将在“以品质塑造企业,用产品拥抱世界”愿景引领下,持续加大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以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还将不断拓展全球客商“朋友圈”,积极提升品牌“曝光率”,通过推进产品“走出去”,外商“引进来”,全力加速“出海”进程。
2024/10/23
查看详情
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领导一行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

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领导一行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

为深入了解永年区紧固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潜力,探讨合作机会,推动永年区紧固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国际市场。9月19日,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一行赴邯郸市永年区开展考察活动,永年区委常委和区发改局等相关领导陪同考察。在对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中,永年区进出口商会名誉会长、天创新材料公司董事长赵艳奇,公司副总经理梁明坤陪同参观,并向考察团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和未来战略规划等。随后,考察团深入生产车间一线,对公司在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先进水平给予了肯定和赞赏。参观期间,梁总还详细介绍了企业在客户服务、产品质量把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并与考察团成员就潜在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天创新材料在紧固件行业深耕十余载,以创新性技术,开创性建立了全国首家全自动标准件热浸镀锌生产线,并专注于各类高强度紧固件及钢铁构件生产,成为永年紧固件领域以品质著称的标杆性企业。在今年6月份,公司还被当选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此次考察活动为永年区紧固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天创新材料作为推动永年区紧固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员,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应当前贸易形势,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广大会员企业携手共进,为积极推进永年区紧固件产业发展及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
2024/09/21
查看详情
相亲相爱一家人·月圆中秋情更浓 | 鑫天恒2024中秋欢聚晚宴圆满落幕

相亲相爱一家人·月圆中秋情更浓 | 鑫天恒2024中秋欢聚晚宴圆满落幕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时光荏苒,从盛夏到金秋,从新月到满月,又是一年月圆花好人团圆。9月14日,鑫天恒“相亲相爱一家人,月圆中秋情更浓”中秋欢聚晚宴在永年希尔顿欢朋酒店盛大举办,来自天创新材料、恒创环保及各分公司在内的领导及员工代表200余人欢聚一堂,同贺中秋,共叙浓情。PART.1 秋风明月·共话团圆 盈月揽芳华、美好共此时。开场,公司董事长赵艳奇发表致辞。赵总首先向与会嘉宾及全体员工送上中秋祝福,感谢大家对公司的辛勤奉献和倾心付出。赵总讲到,回顾过去两年,在经济形势严峻、行业惨淡的大环境下,公司面对外部重重压力,砥砺奋进,聚力攻坚。感谢全体员工的辛苦付出,更感谢广大客户及入园企业的大力支持。未来,公司将继续奉行“客户至上”的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保障。随后,在赵总热情豪迈的举杯祝酒中,鑫天恒中秋欢聚晚宴正式拉开帷幕。PART.2 星光舞台·璀璨绽放 歌舞青春,绽放绚丽;欢乐演绎,绘就精彩。从深情曼妙的《花好月圆夜》演唱到慷慨激昂的《客户开发三部曲》朗诵,从一展身手的《百步穿杨》射击到幽默风趣的《继往开来》三句半表演,再到生猛干练的《擒拿招式》对打......不仅展现了公司员工多才多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PART.3 美酒佳肴·惊喜连连 晚宴期间,还特别设置了多轮抽奖,为员工们带来了多重福利和惊喜,全场气氛高潮迭起,激动人心。在大家一次次热烈的期待与欢呼声中,本次晚宴一二三等大奖的分别被多名幸运儿收入囊中。一片祥瑞紫气生,一杯美酒叙温情。良辰美景,金樽清酒,满载盛情佳意。大家把酒言欢、其乐融融,欢乐的气氛萦绕整个晚宴现场。在这一刻,我们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共同分享着欢乐与温情,携手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LAST CHAPTER 长怀感恩·情寄中秋 2024鑫天恒中秋欢聚晚宴在举杯共庆、欢声笑语中缓缓落下帷幕,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秋华璀璨,愿我们都能铭记此间欢乐,以更为炽热的热情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同心协力,笃行不怠,让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勇气和魄力,风雨同舟,温暖相伴,感恩前行,共创美好未来。相亲相爱一家人, 中秋月圆情更浓。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祝福鑫天恒全体家人: 阖家团圆如意,幸福喜乐顺心, 中秋快乐!
2024/09/18
查看详情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规定,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D59-8NTWUgnXQgDeZcG-w  提取码:jqdh公众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发邮件等方式联系建设单位查阅纸质报告书。联系人及电话:赵川  13400400704    邮箱:tcxs@xinfangsheng.com单位名称及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本次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为以项目厂址为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Pf9oHF1JhwmLG-8HOlbpw  提取码:kymx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通过网络连接下载公众意见表,提出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按如下方式邮寄或邮件至建设单位。联系人及电话:赵川  13400400704    邮箱:tcxs@xinfangsheng.com 单位名称及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2024年9月11日至2024年9月25日,共10个工作日。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4/09/11
查看详情
喜报 | 天创新材料荣登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单

喜报 | 天创新材料荣登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单

8月27日,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承德举行。会上,河北省工商联发布了2024省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天创新材料凭借健康稳健的发展态势和过硬的研发实力荣登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百强榜单。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权威衡量标准,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不仅彰显了经营规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过去一年,天创新材料准确研判形势、全力攻坚克难,聚焦核心优势和战略任务,生产经营与战略部署两手抓,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取得了好于形势的业绩与成效。技术创新是驱动天创新材料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将立足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以研发创新为龙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锚定目标,勇毅前进,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新跃升,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2024/09/04
查看详情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内容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内容

1、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升级技改项目 建设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 建设内容:淘汰原有高频焊管生产线10条,新增生产车间1栋,建筑面积:30000m2,在厂区内新增3条2万吨/年的盘条热镀锌生产线;20条1万吨/年热镀锌五金件、钢结构件生产线;30条0.5万吨/年达克罗生产线;20条0.5万吨/年渗锌生产线,同步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2、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经理       电话:134004007043、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邯郸市宇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1810/t20181024_665329.html5、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即日起,公众可以通过信函(地址: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话:13400400704)、电子邮件(tcxs@xinfangsheng.com )等方式,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对您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回复。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8月22日
2024/08/23
查看详情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入选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入选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作为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后期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要先决条件。该荣誉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颁发,是对天创新材料坚持创新发展的充分肯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天创新材料将继续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执精益生产之锐,谋提质增效之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注入新力量。
2024/08/19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嘉峪关光伏支架分厂项目建成投产

天创新材料嘉峪关光伏支架分厂项目建成投产

2024/07/15
查看详情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当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

喜讯 | 天创新材料当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

近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五金紧固件分会正式成立,并在浙江嘉兴召开成立大会暨五金紧固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各省市37个紧固件行业协会的320家企业代表参加。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当选为五金紧固件分会副会长单位。紧固件应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我国作为紧固件生产和销售的大国,产销量及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面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如反倾销等问题,国内企业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应对。五金紧固件分会的成立,不仅为五金紧固件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与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把握市场机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更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天创新材料在业内深耕十余载,以创新性技术,开创性建立了全国首家全自动标准件热浸镀锌生产线,并专注于各类高强度紧固件及钢铁构件生产,成为永年紧固件领域以品质著称的标杆性企业。此次当选,是对天创材料品牌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的充分肯定。公司将顺应当前贸易形势,与广大会员企业携手共进,为积极推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贡献力量。相信在未来,中国紧固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球工业贡献更多的中国品质与中国力量。
2024/07/03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亮相华北(邯郸)光伏新能源展,一站式光伏支架系统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受关注

天创新材料亮相华北(邯郸)光伏新能源展,一站式光伏支架系统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受关注

6月28-30日,为期三天的2024第三届华北(邯郸)光伏新能源暨建筑机电抗震博览会在永年紧固件博览中心召开。作为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天创新材料受邀参展,携光伏支架系统相关产品硬核亮相。当前,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光伏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次展会,天创新材料携光伏支架、地桩、拉条、高强度热镀锌螺栓及多品类配件产品亮相。现场迎来一批批接踵而至咨询洽谈的业内人士及观展者参观咨询,展台业务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来访参观者讲解公司及产品,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天创新材料的高品质产品和专业服务。多年来,天创新材料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一站式光伏支架系统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提供者,业务覆盖光伏支架及配套所需的各类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地面支架系统、屋顶支架系统、BIPV光伏一体化、智能跟踪系统、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等。公司曾先后参与了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新疆吐鲁番鄯善七克台光伏发电项目、长源电力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项目等一批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良好口碑。当前,“双碳”战略已深入各行各业,可持续能源发展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天创新材料将立足时代发展趋势,深入产业链,开拓新价值,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同质化竞争中开发更多新质产品,共同构建光伏产业新生态,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更快交付”的承诺,真正做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与更多合作伙伴协同共赢,共赴绿色未来。
2024/07/01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坚持为一线生产员工开“凉”方,防暑保安康

天创新材料坚持为一线生产员工开“凉”方,防暑保安康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对于坚守在一线生产员工来说,是严峻的身心“烤”验,为扎实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和防暑降温工作,传递公司对员工殷切的关心和关爱,天创新材料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送清凉”作为公司多年持续坚持进行的员工关爱活动,深得一线员工好评。今年活动,公司大家精心准备了雪糕,绿豆汤、酸梅汤、西瓜等消暑物品,慰问所有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做到所有班组全覆盖。炎炎夏日送清凉,丝丝关怀入心田。当大家手捧着雪糕,瓜果等降暑物品时,虽汗流浃背却倍感清爽,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亲切笑容,感恩公司的无微关怀。纷纷表示,要把这份“清凉”和“关怀”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始终将“尊重员工”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之一,用心关爱员工,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打造学习进阶平台。公司坚持每年做好一线生产员工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了大家身体健康、生产安全,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4/06/26
查看详情
SNEC 2024回顾 | 天创新材料全球“朋友圈”再扩容,共谋绿色发展,共赴零碳未来

SNEC 2024回顾 | 天创新材料全球“朋友圈”再扩容,共谋绿色发展,共赴零碳未来

6月15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来自全球的行业领袖、权威专家及数千家展商齐聚上海,共话能源新未来,携手推进产业新发展。天创新材料受邀参展,携光伏支架系统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闪耀亮相,成为SNEC 2024 该产品领域内的焦点之一。在“双碳”背景加持下,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此次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超38万平方米,吸引了超3600家企业参展,包括几乎所有全球知名光伏企业,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再次刷新展会数据纪录,也显示出业界对光伏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作为整个光伏系统的“骨骼”,光伏支架的性能直接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和投资收益。此次展会上,天创新材料携光伏支架、光伏地桩及多品类配件产品重磅亮相,并凭借出色的品质性能表现,吸引了众多客户慕名前来“打卡”交流。不仅巩固了现有合作关系、更迎来了大批合作客户,“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为开拓国内及海外市场夯实基础。多年来,天创新材料一直深耕于光伏业务领域,通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等一体化布局,以更好地满足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公司围绕光伏支架系统及配套组件,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实现持续降本,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服务于行业客户,在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新疆吐鲁番鄯善七克台光伏发电项目、长源电力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项目等一批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彰显“天创品质”,贡献“天创力量”。未来,天创新材料将持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卓越品质为引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光伏支架系统产品,积极融入国内外光伏市场竞争。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品牌、技术、资源协同优势,加速“新质”和“高质”双向奔赴,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4/06/17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全面启动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

天创新材料全面启动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

在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到来之际,5月31日,天创新材料全面启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入动员与部署,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各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等参与此次活动。“我是光荣的天创人,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必要职责……”活动在公司高管及各生产车间负责人的安全宣誓中拉开序幕。仪式上宣布了公司今年“安全生产月”整体规划方案及系列活动开展计划。活动现场,全体参会人员在活动主题条幅上集体签名,向社会及企业作出安全生产的郑重承诺,紧握的铁拳、震耳发聩的誓词声,表达了公司及各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活动当日,在厂区生产现场,各车间主任带领生产员工作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郑重宣誓,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立字为证,守誓践诺,进一步压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企业的重要基础保障。此次安全生产月期间,天创新材料将通过悬挂安全宣传条幅、厂区排查整治、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确保安全工作要求和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底、取得实效,进一步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2024/06/04
查看详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一行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一行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

4月8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一行3人、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秘书长马献立一行20余人来永年调研建筑机电抗震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并莅临天创新材料参观考察。永年区政府、区政协、紧固件发展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参加活动,河北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孙东光等参加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公司光伏电力轨道事业部总经理王永贺陪同参观。王总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公司C型钢及U型钢生产车间,重点介绍了抗震支架、光伏支架及系列配套产品的生产优势、市场推广情况等。现场参观中,考察团对天创新材料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公司与业内企业一道,共同引领推进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及河北省紧固件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邯郸及永年周边区域抗震光伏企业代表等60余人于永洋国际酒店召开交流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机电抗震分会会长秦永新、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房地产与物业委员会主任施国奇、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会长徐丽英、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马献立分别作致辞发言,随后与包括天创新材料在内的多家与会企业就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本次活动加强了建筑机电抗震光伏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交流,分析探讨了2024年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考察团嘉宾对永年建筑机电抗震光伏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后期将持续加强交流和沟通,助力永年产业发展。
2024/04/09
查看详情
鑫方盛518工品节 | 走进天创新材料,感受现代化工厂的品质与魅力

鑫方盛518工品节 | 走进天创新材料,感受现代化工厂的品质与魅力

数字驱动·工业互联
2024/05/19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精彩亮相FES 2024,共绘紧固件行业发展新篇章

天创新材料精彩亮相FES 2024,共绘紧固件行业发展新篇章

3月20-22日,2024第十四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紧固件企业齐聚于此,天创新材料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特别受邀参与此次展览活动,共同上演了一场紧固件系列产品的展览盛宴。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光伏、交通、电力、通讯等多领域的系列高强度紧固产品。在为期三天的展览现场,天创新材料展台观展人群络绎不绝,迎来相关商协会领导莅临考察,并接待了一批批接踵而至咨询洽谈的业内人士及观展者。展会现场,天创业务人员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待每一位来访参观者,细致地讲解公司及产品,仔细聆听不同诉求,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力求让客户在深入了解到天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天创人的专业服务。近年来,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运用NC系统BOM物料管理,明确每种物料的材料、耗材的标准用量,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并通过智慧平台建立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以更高品质、更优价格、更快交付,真正做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作为全球三大紧固件展之一的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紧固件行业的行业风向标。此次展会不仅展示了天创品牌形象与产品优势,同时更多的是感知到行业市场变化,精准聚焦一线客户需求。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使命,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以精益理念为主导,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持续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2024/03/23
查看详情
天创新材料惊艳亮相永年标准件展会,引发全场关注热潮

天创新材料惊艳亮相永年标准件展会,引发全场关注热潮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17-19日(农历正月初八-初十),为期三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永年标准件厂商联谊暨产品展示会在永年紧固件博览中心圆满举办。天创新材料与恒创环保联合参展,以超强实力阵容盛装亮相,成为本次展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客户需求为导向   一流品质铸品牌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公司坚信,做好产品是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承诺和回报。始终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以高品质,优价格,快交付的切实行动,实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此次参展,天创新材料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公路交通、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力通讯、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护栏板、立柱、光伏支架、抗震支架、高强度紧固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吸引了众多贸易商及终端客户驻足围观,并获得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天创硬核品牌实力与市场影响力。绿色发展为引领   创新驱动促发展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天创新材料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围绕高产、质优、低耗、环保,公司不断完善工艺、应用新技术,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力求从原料采购、生产运营、物流运输等各方面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凭借绿色发展的建设成果,公司被授予“河北省绿色工厂”,为行业发展树立起了“绿色标杆”。 图片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园区协同促发展   筑巢引凤赋动能恒创环保作为表面处理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商,致力于将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华北第一的现代化金属表面处理产业示范园。本次展会中,园区组织数十家入园企业共同参展,展示产品包括电镀锌、热浸镀锌、达克罗、机械镀锌等多种表面处理工艺在内的系列产品。依托永年地理优势,恒创环保谋划并推动园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继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后,又一新项目,恒创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基地开启盛大招商,致力以高标准打造集绿色循环经济、协同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发展、智慧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全国一流表面处理生态示范园区,将成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展台以独具创意感的造型设计成为本次展会最为璀璨的耀眼明珠,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驻足与赞叹,同时被组委会授予“展位优秀设计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不凡实力与品牌形象。蓄势扬帆再启航,乘龙而上创新篇。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围绕公司全新战略发展思想,在创新与变革中寻求突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矢致于持续提高产品力、服务力与品牌力,奋力书写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4/02/20
查看详情
加速“出海” │ 天创新材料产品获欧盟CE认证,彰显国际市场竞争力

加速“出海” │ 天创新材料产品获欧盟CE认证,彰显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日,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正式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检测和验证,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标志着公司钢结构/铝型材产品在性能、质量、安全等方面都符合欧盟市场法规和标准要求。这也意味着,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产品出海的步伐。在全球能源浪潮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能源实现低碳化、高效化的主推力,中国光伏产业链出海潮不断扩大,天创新材料顺势而为,积极展开以光伏支架系统为核心业务的全球化布局。CE认证作为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前的强制性认证,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拥有极其“严苛”的认证体系,不仅提高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也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充分证明了公司产品技术实力、性能水平、安全特性等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为公司在欧美等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将有助于加速提升公司全球化进程。
2024/01/31
查看详情
造炬成阳∙行稳致远 | 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圆满落幕

造炬成阳∙行稳致远 | 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圆满落幕

1月27日,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在澜亭尚宴隆重举行。公司高层领导、各分公司总经理、各业务版块负责人及200余名公司新老员工代表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共话未来。开场致辞,鼓舞人心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公司董事长赵艳奇向全场人员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祝福,并发表迎春致辞。赵总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的信任支持、辛勤付出和积极进取,他回顾了2023年公司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并对2024年战略目标及经营发展给予了展望。赵总指出,过去的一年,天创新材料面对行业市场的冲击与挑战,以壮士断臂之决心,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业务方向的重大调整,各分公司的相继成立,将为实现公司明年经营上的快速提升、稳步增长奠定扎实基础,公司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公司也将极力保障全体员工的利益。赵总的一席话语,让大家备受鼓舞,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军令如山,豪情万丈吹响冲锋号,签下军令状。誓师环节中,赵总、梁总先后与各业务版块及分公司负责人签署2024年度经营责任状。各签订人表示对2024年信心满满,立志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树立新的目标,我们豪情满怀;进军新的目标,我们斗志昂扬。相信在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及各分公司将团结一心,以时不我待的速度抓推进,以分秒必争的姿态抢时间,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把发展的节奏“拉”起来,奋力实现全年经营战略目标任务的圆满达成。才艺展露,精彩纷呈一场火热的开场《龙鼓》将现场观众火速带入庆典的欢快气氛中。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大家目不暇接。歌曲《如愿》深情款款,悦耳动听;近距离互动魔术炫酷震撼,令人拍案叫绝;川剧变脸“一秒钟变身”让人惊叹不已;情景剧《你有我也有》造型夸张,幽默风趣;歌曲合唱《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许......表演嘉宾使尽浑身解数,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引发尖叫的节目,绚丽的舞美灯光、震撼的乐曲旋律、独具创意的表演节目,为大家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天创小伙伴们的多才多艺。幸运抽奖,激情澎湃年会当中,颇为期待的莫过于豪气任性的抽奖环节了。随着大屏幕的抽奖滚动,也让整个年会晚宴的气氛达到高潮。全场观众一片欢呼、喝彩不绝。幸运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频频而出,小米电视、平板电脑、运动手环、微波炉等一系列让大家为之心动的精美奖品,在欢呼雀跃中落入幸运儿的手中。新征程,新战略,新未来。过去的2023年,是天创新材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肩负使命,革故鼎新,顺势而为。2024年,我们满怀豪情、雄心万丈,让我们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这一使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风帆再起,谋求新突破,续写新华章,实现新跨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2024/01/29
查看详情
未来农业,是属于“光伏+”的时代。

未来农业,是属于“光伏+”的时代。

一、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核心是光伏效应,即半导体材料在吸收光子能量后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产生电流。因为其产生的电流是直流电(DC),而我们日常生活用电是交流电(AC),所以就需要通过逆变器转为交流电,这个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直流电⟶交流电如果是商业光伏发电,可能会涉及到长距离传输以及分配到市政电网中,这时就需要通过变压器再流经电网,最终才能到达用户家里。日常生活中,光伏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最常见的屋顶光伏(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工厂等),就是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可以节约不少的电费支出。除此之外还有光伏路灯、交通信号灯、沙漠光伏电站、水面漂浮式光伏、农业光伏(大棚屋顶、鱼塘上方等)。特别是水上光伏,应用在河流、湖泊等水面上,能够减少水分流失,保护生态水资源。值得肯定的是,农业光伏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二、农业与太阳能的智能结合农业光伏就是一种将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它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由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带调节功能的支架系统、线路、储能装置(光伏电站)组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平原地区的年光照量是非常高的,即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何评估一个地区是否符合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需要一些计算来提供依据。首先,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功率输出有一个峰值:p(峰值)。但是,实际发电量通常低于MWp(兆瓦峰值),因为实际条件(如温度、日照强度、角度、灰尘等)与标准测试条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实际发电能力需要乘以光伏系统的性能比(PR, Performance Ratio),通常在75%~90%之间。如果某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为 50 MWp,且当地的性能比(PR)为 85%,并且年日照时数为 1500小时,那么其年发电量估算为:50MWp×0.85PR×1500小时=63,750MWh这样就能预算出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案,对项目起到良好的评估作用。要知道农业耕地的有效播种面积并不是100%的,土地分陇、每户之间界线等都存在浪费耕地的情况。通过合理的布置安装太阳能板,比如根据机械设备的大小来确定支架的间距等。基本上能保证85%以上的耕地是不浪费的,即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对土地的侵占极小。在空间上的利用上采用高支架、悬空吊架等方式,不仅能保证大型作业机械能够顺利完成农业任务,还能保证粮食作物有足够的光照时间。随着,光伏技术的应用发展,每组太阳能板都装有智能跟踪器,可以根据太阳的移动自动调节角度。这样,就能保证太阳能板能够吸收足够的光能,从而提高发电效率。这种太阳能板与农业结合的方式,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对农民是有利的。农民可以通过租赁土地给光伏运营商获得额外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农作物种植投入,实现低投入高收入的循环机制。除了能增加农民的收益外,光伏发电的零排放特性非常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光伏发电装置在使用寿命结束后,非常便于更换或者拆除,对土地的影响极小。而且还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灌溉需求,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的效果更明显。近年来,太阳能板的升级迭代,出现了柔性太阳能板、半透明太阳能板等,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将会加快农业的“光伏+”进程。不远的将来,在政策和技术的扶持下,太阳能终会普及使用,这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2024/12/05
查看详情
光伏,一大波利好正在路上!

光伏,一大波利好正在路上!

气候外交中的新兴主导者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气候政策再现反复,全球气候合作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称“COP 29”)上,中国凭借新能源投入崛起为气候领导力量,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气候外交中的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已经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者,2023年中国新增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全球2022年总量的一半。除了太阳能,中国在风能和其他新能源的部署上也加大了力度,逐步实现绿色能源的转型。11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清洁技术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其在气候舞台上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与光伏产业高度相关的一系列利好消息频繁放出,我们对此应该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对行业更应该充满信心。一、碳市场的全球化,新一轮增长浪潮即将来临COP 29开幕之际,各缔约方就《巴黎协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六条第四款(简称“6.4条”)达成了历史性共识,正式拉开了全球碳市场的帷幕。这一举措不仅将全球碳交易推向现实,更将为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6.4条”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由联合国实体监督的全球碳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国家、公司甚至个人可以购买和出售碳信用,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支持可持续发展。本次形成的碳市场新规,是通过提供“碳信用额度”来奖励减少排放的国家,一个配额等于1吨二氧化碳减排或吸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更是一个明确的行动号召。因为,碳市场的全球化,将为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有力的资金支持,预示着新一轮的增长浪潮。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家,我们必将加快国内相关统一大市场构建,碳信用市场将直接与全球市场接轨,并且必须遵循全球统一的标准。这使相关企业可以将国内的碳信用输出至全球市场,并通过交易获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支持,进而大大增强全球竞争力,特别是在推动绿色技术出口和能源转型项目上。二、历史最大光伏采集来了11月13日,中国电建发布2025年度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规模均为51GW,这对于光伏行业来说还是首次。一方面,集采意味着大规模的采购应用,对光伏行业过剩的产能是一次极大的消化,利好行业库存出清,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中国电建集团是央企,说明绿色能源普及是由国家带头,对光伏行业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利好行业利润出现持续性增长,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央企来采集?这对光伏行业的供求关系会带来积极的正向影响。三、六部门发布《意见》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归纳《意见》要点,其中助推光伏行业的主要举措有七条:1、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2、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以及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3、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4、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应用。5、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6、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生物天然气工程等试点应用,推动光热与风电光伏深度联合运行。7、推进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场等深层次立体化发展,形成深度融合、持续替代的创新替代发展局面。四、718.48亿!三峡能源拟参投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10月30日,三峡能源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共建设光伏85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建设煤电6×66万千瓦和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项目动态投资金额为718.48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投资金额的25%,为179.63亿元,由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出资,公司出资61.07亿元。该项目不仅规模宏大,且涵盖了光伏、风电、煤电和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这无疑显示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坚定支持。五、李强总理:进一步释放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潜力10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宁夏、内蒙古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并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面向更多生产生活应用场景,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用好建筑物外立面特别是屋顶空间,进一步释放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潜力。要统筹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能源基地建设,把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六、国家能源局通报批评,力挺分布式光伏健康发展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开了一则通报批评,列举了7省7市障碍分布式光伏发展典型事件,包括:1、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时限普遍超期,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进度。2、违规扩大分布式光伏接入红区,限制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电网。3、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更名过户业务不规范,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公平接入电网。4、未按规定向个人户用光伏用户提供代备案服务,增加个人户用光伏项目备案负担。5、将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系统工程交由业主投资自建,增加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成本。6、结算分布式光伏电费时限超期,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7、违规备案分布式光伏项目,造成分布式光伏市场壁垒。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七起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典型问题,暴露部分电力企业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备案、接入电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分布式光伏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各电力企业和相关单位要从通报的典型问题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接入电网服务效率,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此次系国家能源局首次对分布式光伏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通报与批评,也是第一次对供电企业进行公开通报,反映出国家能源局坚决担起能源主管部门责任,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七、光伏行业反内卷!协会呼吁行业良性竞争10月14日,16家光伏企业参加了中国光伏协会(下称“光伏协会”)组织的一场座谈会,行业达成一个共识: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几天后,光伏协会呼吁企业应“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并把组件最低中标价定在0.68元/W。不同于以往的呼吁,本次光伏协会拿出法律武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中标合同必须高于成本,否则涉嫌违法。某光伏大厂会后表示:“协会发布了关于限制最低投标价格的呼吁,说明会议共识正在快速落地,并在近期新的公开投标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作为企业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希望可以尽快形成更多长效机制,助力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八、美国商务部考虑撤销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关税全球光伏组件产能中,有70%以上由中国贡献。中国光伏出海,既为全球贡献绿色能源,也是光伏企业的重要业绩来源。欧美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不断加码关税,是中国光伏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不过,据10月21日美国联邦官方网站消息,美国商务部已启动变更情况审查(CCR),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所涉产品为某些小型、低瓦数、离网晶体硅光伏电池等。这对我国特定小型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出口或将产生积极影响。虽然其针对的只是非主流光伏产品,但业内认为这或许表明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关税政策出现了松动迹象。九、进入周期底部已成为业内共识在经历了多年的高歌猛进后,新能源行业当前正处于深度调整和产业升级阶段。同时,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催生了很多行业问题。以光伏电站为例,部分地区由于快速装机与外送通道建设以及当地的负荷增长不匹配,导致难以消纳、弃光限电率上升、市场化交易电价收入下降等。当前,行业已达成共识,光伏行业已进入第四轮周期底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已经是底部区域了,至于是不是绝对的底部还有待观察。”机构指出,宏观层面积极信号密集释放,对供给侧政策预期推动板块股价逼空式上涨,市场化力量将持续有效驱动未来两个季度行业过剩产能的加速出清,光伏各环节景气底部夯实明确,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有望2025年二季度到来,预计大部分标的后续将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十、权威预测:光伏至少还能“再战十年”!国际能源署(IEA)于近日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提出,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预计未来几年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几乎翻倍。到2030年,地面光伏的容量将从当前的917.1GW增至3467.1GW,分布式光伏也将从当前的694.4GW增至2353.5GW。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仍然是一条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新能源资产未来有望逐步迎来价值回归。
2024/12/02
查看详情
河北:工商业光伏2027年、非自然人户用光伏2030年全面入市

河北:工商业光伏2027年、非自然人户用光伏2030年全面入市

11月1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即《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2030年为目标,届时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河北省将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商用后户用、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逐步推动分布式光伏项日进入电力市场,最终实现与集中式新能源相同的入市电量比例,并引导分布式光伏合理分担系统调峰、调频等消纳成本。通知中将分布式光伏项目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划分为工商业、非自然人户用和自然人户用三类,并详细说明了它们入市的不同方式:1. 直接入市:注册为经营主体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直接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和绿电交易获得绿色环境权益价值。2. 聚合商聚合入市:具备资质的聚合商可以代表一家或多家分布式光伏主体参与交易,分配绿色环境权益价值。3. 价格接受者入市:未直接或通过聚合商参与交易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将按照市场均价结算,作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来源,但暂时不能参与绿电交易。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入市的时间表上,河北省将根据项目的电压等级、分类及并网时间等因素,分阶段实施差异化入市机制。具体时间线如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2024年:开展入市试点,鼓励聚合方式参与,上网电量的20%入市2025年:新并网的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项目,上网电量按比例入市;7月1日起,全部存量项目按比例入市2026年:新并网的10千伏以下项目须入市,入市比例与10千伏及以上相同2027年:全面进入市场,入市比例逐步扩大至与集中式新能源一致2030年: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2027年:实现入市交易,参照工商业分布式项目2030年: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按照国家政策执行,鼓励自愿入市参与交易。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南网分布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各有关企业: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等文件要求,为稳妥有序、分类分步推动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我委制定了《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1月19日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分布式光伏有序参与电力市场,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更好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基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市场分时电价形成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机制,优化市场规则、规范业务流程,服务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和全社会低碳转型。以2030年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为目标,遵循“先增量后存量、先商用后户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有序、分类地推动分布式光伏入市,最终实现与集中式新能源的入市电量比例相同,逐步引导分布式光伏合理承担系统调峰、调频等消纳成本。二、市场机制一)明确分布式光伏分类按照投资主体身份分为工商业、非自然人户用和自然人户用三类。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指利用公共机构以及工商业厂房等建筑物及其附属场所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指企业利用居民住宅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指自然人利用自有住宅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原则上,工商业和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应按照规划逐步参与市场,鼓励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自愿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二)分布式光伏入市方式1.直接参与市场方式分布式光伏在电力交易平台注册成为经营主体后,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交易规则、方案,以发电主体身份报量、报价直接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以及绿电交易。直接参与绿电交易的分布式光伏,获得绿色环境权益价值。2.由聚合商聚合参与市场方式具备相应资质的聚合商在电力交易平台注册成为经营主体后,可聚合一家或多家分布式光伏主体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以及绿电交易。聚合参与绿电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参照售电公司代理零售用户参与绿电交易模式,按聚合合同分配绿色环境权益价值。3.作为价格接受者参与市场方式未直接(聚合)参与交易及聚合的分布式光伏作为价格接受者参与市场,根据同类型电源市场均价进行结算,作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量来源。作为价格接收者参与市场的分布式光伏主体暂不能参与绿电交易。三)推进时序综合考虑分布式光伏特点、电压等级、分类及并网时间等因素,建立差异化入市机制,分类别、分阶段、分步骤进入市场。原则上推进时序如下:1.工商业分布式光伏2024年开展入市试点,鼓励采用聚合方式参与市场,按上网电量的20%入市。2025年1月1日以后首次并网的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按一定比例进入市场。7月1日起,全部存量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按一定比例进入市场。鼓励分布式光伏采用聚合商聚合方式入市,也可直接入市。2026年1月1日以后首次并网的10千伏以下分布式光伏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模式、入市比例与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相同。2027年1月1日起,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全面进入市场,入市比例逐步扩大至与集中式新能源一致。2030年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2.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规范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主体管理,非自然人备案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进入市场;存量项目按照后续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规范备案主体变更。2027年实现非自然人户用项目参照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入市交易。2030年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3.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鼓励其自愿进入市场参与交易。四)分布式光伏市场注册1.技术要求分布式光伏应单独配备计量表计,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的单独计量,并满足中长期分时段交易或现货交易计量需求。同时,具备数据远程传输条件。电力营销系统与电力交易平台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分布式光伏注册、聚合、交易、结算等业务顺利开展。2.注册与变更直接或采用聚合方式参与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应在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市场成员注册,注册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项目备案(核准)文件、发用电户号等。分布式光伏应动态更新相关信息,及时在电力交易平台和营销系统同步变更。接受市场价格的分布式光伏主体暂不在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由电网企业电力营销部门通过公告、短信、电话、签订告知确认书等方式履行政策告知义务。2025年开始,直接或采用聚合方式参与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完成注册进入电力市场后,除发生企业破产、设备退役等情况不得退市或转为价格接受者。五)聚合商参与条件与方式1.技术要求聚合商须具备分布式光伏运行和计量信息采集能力,能够实现与分布式光伏主体、调度机构、营销系统远程通信,也可通过电网数据增值分析服务获得相关数据。聚合商应具有独立著作权聚合软件(平台),能够保障其自身数据安全。2.注册与变更聚合商参与市场前应在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市场成员注册。聚合商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要求,其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经营场所、企业及法人信用等要求初期可参照售电公司执行,并根据代理电量提交履约保函、保险。3.聚合商聚合方式分布式光伏主体与聚合商的代理关系通过电力交易平台以电子合同方式确立,在同一合同周期内分布式光伏项目仅可与一家聚合商建立代理关系。鼓励以分布式光伏实际运营商、售电公司为基础培育聚合商参与交易。聚合商以聚合单元为单位参与交易。可结合电网结构与运行情况,按照现货出清节点、110千伏节点、县级供电企业或供电所管辖范围等确定聚合单元,原则上聚合单元不超出同一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区域。聚合商与代理的分布式光伏按照“聚合交易、分别结算”的原则开展结算,所聚合的分布式光伏与所利用屋顶工商业用户的上网、下网电量单独计量、单独结算,不得进行冲抵。六)有关费用1.系统调节成本逐步推动分布式光伏承担电网辅助服务费用,以及承担配建储能义务,鼓励分布式光伏租赁独立储能容量。2.输配电价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交易按照省级电网核定的输配电价,根据用户侧电压等级执行。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系统研究,协调推进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指导相关企业、电力用户按规则开展交易。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及时跟踪发现舆论风险,做好解释沟通和应对。二)强化组织落实。电网企业要完善营销系统功能,规范收集、采集分布式光伏主体和电量信息,实现与电力交易机构信息交互,并向分布式光伏主体履行政策告知义务。电力交易机构要配合编制和修订市场规则,做好分布式光伏和聚合商等经营主体市场注册、交易组织、结算、绿证划转等工作。同时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分布式光伏、聚合商等市场主体交易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则、细则、方案要求,对市场主体注册信息进行动态核查和随机抽查,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及时跟踪评估。电力交易机构和调度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市场运行信息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披露等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电力市场运行状况,对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运营状况开展评估,定期向我委汇报。
2024/11/22
查看详情
中央力挺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央力挺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导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可再生能源替代,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具体目标是:“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意见》从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创新试点、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四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举措。归纳《意见》要点,助推光伏行业的主要举措有七条: 一是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二是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以及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 三是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 四是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应用。 五是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 六是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生物天然气工程等试点应用,推动光热与风电光伏深度联合运行。 七是推进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场等深层次立体化发展,形成深度融合、持续替代的创新替代发展局面。光伏产业即将触底反弹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长期面临着接网、消纳困境,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普遍承压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最近一段时间,政策面暖风频吹,资金不断涌入市场,国内外利好光伏的消息不断,海外关税政策变动、产业链价格波动等多重信号显示,行业周期正在加速穿越,即将迎来“触底反弹”。市场对光伏组件价格的稳定预期,也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正面的增长动力,预示着光伏产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10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考虑取消对中国部分小型、低功率离网型晶体硅光伏产品(包括小型光伏电池、组件、层压板等)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并征求公众意见,释放出贸易关系缓和的信号,未来可能扩大豁免范围,有望直接促进光伏行业,间接带动相关材料市场,增强全球光伏市场信心,推动行业增长。国家能源局通报批评,力挺分布式光伏健康发展 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开了一则通报批评,列举了7省7市障碍分布式光伏发展典型事件,包括并网时限普遍超期、违规扩大接网红区、不按规定向分布式光伏用户提供备案服务、将接网系统工程摊派给分布式光伏业主、超期结算电费等。这则通报批评,几乎将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展所遭遇的所有问题都列举其中,通报涉事的7省7市是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基本覆盖全国各地。通报批评由点及面,文件中还严厉要求“各电力企业和相关单位要从通报的典型问题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从这则通报批评表明中央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已有深刻掌握,同时,也明确了中央力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坚决态度,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李强总理:进一步释放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潜力,把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10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宁夏、内蒙古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达拉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并作出重要指示。要面向更多生产生活应用场景,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用好建筑物外立面特别是屋顶空间,进一步释放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潜力。要统筹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能源基地建设,把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三峡能源近日宣布,将投资建设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总投资高达718.48亿元。该项目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涵盖了光伏、风电、煤电和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这无疑显示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坚定支持。 结语:本次《意见》的印发,针对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的堵点、痛点问题精准施策,从政策端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加之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海外新兴市场的增长需求,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4/11/14
查看详情
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11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规模160.88GW,其中集中式75.66GW,分布式光伏总计85.22GW,其中户用光伏则达22.8GW。
2024/11/07
查看详情
三大利好横空出世,中国光伏春又来

三大利好横空出世,中国光伏春又来

一场座谈会、一次行业呼吁、一系列技术突破、一则海外消息,让光伏行业再次走到聚光灯下。10月中旬,16家光伏企业参加了中国光伏协会(下称“光伏协会”)组织的一场座谈会,行业达成一个共识: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几天后,光伏协会呼吁企业应“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并把组件最低中标价定在0.68元/W。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再创新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此时,海外传来消息,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是否可能部分撤销中国某些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三大利好横空出世,我国光伏发展迎来更好的契机。A股市场率先反应,10月18日—25日,光伏板块高歌猛进,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从2609.88上涨至2946.33,涨幅约12.89%。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大家都掌握相同的技术,单靠规模很难提高企业利润。我们认为差异化且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的领先产品才能提高利润,未来行业的分化仍会持续。因此,隆基绿能致力于科技进步推动行业走出同质化和低价内卷,以创新推动产业进步。”运瓴能源(上海)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玮告诉本报记者:“转换效率提升意味着能源整体效率的提升,对行业未来发展打开了上升空间,取消反倾销税和补贴税,显然利好光伏行业出口。”16家企业达成共识,限定组件最低价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枝繁叶茂。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不过,这也使得我国光伏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随之而来的是产品价格下降,这场“降价潮”波及了全产业链。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协会组织国内代表性光伏企业召开座谈会,防止恶性竞争的蔓延。10月14日,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协鑫集团、大全能源、阿特斯阳光在内的16家企业参加了这场座谈会。对于这次座谈会,行业普遍叫好。晶科能源方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参会反馈来看,各方态度积极并达成了共识,并从‘限低价’和‘去产能’等几个方面部署了具体工作。会议由行业协会牵头发起,同时也得到了各监管部门和决策层重视和支持,后续效果值得期待。”天合光能方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的市场生态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就像鱼在水中。如果水质出现了严重问题,危及的是所有企业的健康。唯有通过行业自律行为,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就是让水更清,让光伏的商业生态更加健康、有序。”座谈会几天后,光伏协会发起更重磅的行业宣言:组件价格不低于0.68元/W。10月18日,中国光伏协会发布了10月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并称:“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目前价格已经腰斩。近一段时期以来,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行业企业普遍呼吁权威机构发布公允的组件成本,以供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给出的成本清单,今年10月,硅料成本35.49元/kg,硅片0.54元/片,电池成本合计0.264元/W,组件的成本为0.68元/W。“考虑当前行业严重供过于求、企业为消化库存正在极限经营的现状,上述成本测算并未将折旧纳入,因此实际上是低于真实生产成本的,更低于包含三费的全成本。”光伏协会方面表示,光伏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销售价格需要高于全成本,企业才能可持续经营。即便当前部分企业单纯组件制造和销售尚有微薄的毛利,也是建立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玻璃等重要原辅材料严重亏损的基础上,这种情形是不可持续的。光伏协会呼吁,制造企业要切实按照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要求,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不同于以往的呼吁,本次光伏协会拿出法律武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中标合同必须高于成本,否则涉嫌违法。晶科能源方面向记者表示:“协会发布了关于限制最低投标价格的呼吁,说明会议共识正在快速落地,并在近期新的公开投标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作为企业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希望可以尽快形成更多长效机制,助力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技术不断突破过去几年来,中国光伏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光电转换效率不断创新高。近日,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传来好消息。隆基绿能作为第一单位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通过全激光图形化工艺使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7%的研究成果,这标志着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首次超过27%。10月20日,天合光能传来消息,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9%,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7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两大龙头企业的最新技术动态,代表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天合光能方面向记者表示:“技术研发不是闭门造车,行业技术的发展最终体现为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天合光能一直以来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引领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行业内的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可能成为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可以说,科技创新就是隆基的基因,没有技术创新也就没有隆基的高速发展。”特定产品关税或松绑全球光伏组件产能中,有70%以上由中国贡献。中国光伏出海,既为全球贡献绿色能源,也是光伏企业的重要业绩来源。欧美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不断加码关税,是中国光伏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不过,近期美国商务部考虑部分撤销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所涉产品为某些小型、低瓦数、离网晶体硅光伏电池等。这对我国特定小型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出口或将产生积极影响。虽然其针对的只是非主流光伏产品,但业内认为这或许表明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关税政策出现了松动迹象。晶科能源方面告诉记者:“相关文件显示,本次调整主要针对小型、低瓦数、离网晶体硅光伏(CSPV)电池,并非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光伏产品。面对国际贸易政策环境变化,公司将继续强化多元化供应方案和全球本地化经营,促进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在三大利好消息的支撑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将更加健康和理性。10月18日—25日,光伏板块高歌猛进,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从2609.88上涨至2946.33,涨幅约12.89%。部分个股表现十分抢眼,通威股份从10月18日开盘19.91元/股涨至10月25日收盘价27.67元/股,涨幅近39%;天合光能从10月18日开盘价20.84元/股涨至10月25日收盘价29元/股,涨幅近39.16%;北交所上市公司艾能聚从10月18日开盘价6.85元/股涨至10月25日收盘价18.22元/股,股价涨幅近166%。
2024/10/31
查看详情
国家能源局: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落实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

国家能源局: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落实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调度视频会。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2024年1—8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听取了上次调度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全国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及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进展、风电光伏发电产业链供需发展情况,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稳步增长。1—8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8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6.5%,同比增长20.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5.7%,同比增长22.2%。同时,新能源接网和消纳、新能源领域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会议要求,一是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落实好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输电通道及电网接入能力等硬任务建设,补齐制约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短板。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新能源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创新和支持力度,体现新能源绿色价值,满足绿色产品出口需要。三是加大协同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与用地用林、生态环保等要素保障,以及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协同,加强新能源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特别是与灵活负荷产业的协调发展。四是加大调度督导力度,全面准确了解地方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好推动新能源既大规模开发,又高水平消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18家派出机构,有关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水电总院、电规总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4/10/21
查看详情
总值37.6万亿!机械工业上半年同比增长6.8%,紧固件往这个方面发展有势头

总值37.6万亿!机械工业上半年同比增长6.8%,紧固件往这个方面发展有势头

至今年6月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3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1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5.8%,资产总计达37.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国工业的21.8%!下游市场的扩张意味着未来对紧固件的旺盛需求!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机械工业经济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稳定发展。总体来说,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增加值增速稳定。上半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汽车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一、汽车产销两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0%。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约为4384.06亿元,同比增长7.9%;8月当月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约为575.92亿元,同比增长6.2%。二、机械、机器产量增长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33.3万台,同比增长5.7%。工业机器人产量28.3万套,同比增长9.6%。挖掘机产量14.9万台,同比增长7.7%。服务机器人、包装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22.8%、7.8%。三、对外贸易延续好态势据海关数据,上半年出口额41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全国货物贸易的24.3%。从产品看,通用机械、零部件类产品出口数据回升。汽车出口282.6万辆、同比增长25.8%,其中电动汽车占109.8万辆、同比增长35.0%,汽车仪表出口量增长106.9%。工程机械中,挖掘机出口10.9万台、同比增长5.6%,叉车出口154.6万台、同比增长9.8%,其中电动叉车出口35.4万台、同比增长18.0%。农业机械中,大中型拖拉机出口3.3万台、同比增长10.8%。重型机械中,起重机出口12.9万台、同比增长19.8%。服务消费领域的照相机出口1392.4万台、同比增长4.2倍,数字印刷设备出口5.1万台、同比增长83.8%,食品加工机械、包装专用机械的出口量也均增长20%以上。零部件中,紧固件出口量增长16.4%。上半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机械工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及其配套措施落地实施,部署了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四大行动。二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宏观政策调控推动经济回升,两天前央行降准降息正式落地,以及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撑机械工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继续集聚增多,随着有关政策措施的不断细化落实,将继续改善机械工业发展环境、释放市场潜力、增强发展信心,为行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四、对紧固件行业影响下游需求决定了紧固件行业的市场规模。普通紧固件市场饱和,但随着宏观政策调控,新的市场已到来。但高强度紧固件一直较为紧缺,依赖于进口。高强度紧固件需求量从2018年产229.15万吨上升到2023年301.74万吨;生产量从2018年产349.97万吨上升至到2023年456.95万吨。紧固件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国内首家冷成形装备制造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思进智能的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较上年同期2.12亿元增长46.44%。所属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长华集团营业收入约11.55亿元,同比增加21.67%。所属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超捷紧固股份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增加42.59%。七丰精工营业收入8220万元,同比增长6.30%,报告还提到,紧固件产品正在往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调整,如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以3C和汽车类精密零部件为主的荣亿精密实现总营业收入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4%。机械工业需求的增长,对紧固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抓住机会,顺利实现战略转型目标,企业不难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10/10
查看详情
明确九大重点方向!工信部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明确九大重点方向!工信部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项以上,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全覆盖。鼓励社会团体研制先进团体标准,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光伏产业全球化发展。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光伏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部件、光伏系统、光伏应用、智能光伏和绿色光伏等9个部分。原文如下:
2024/09/26
查看详情
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新调整

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新调整

“与去年2月相比,当前光伏行业的形势更加严峻,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并不为过。”在2024年上半年的光伏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如是说。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链运行的情况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光伏产业制造端、应用端规模继续扩大,持续“火热”。另一方面,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等方面,市场情况却跌入“冰”点。两极分化的形势下,光伏产业还面临内忧外患。一边是国内市场供需失衡瓶颈,一边是国际贸易壁垒掣肘,光伏行业无疑正面临新的危机,需要多方谋划和顶层规划的破局。行业一致认为,光伏产业进入动荡期,光伏行业调整已是必然趋势。稳住国内市场基本盘站在能源转型的时代洪流下,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正在经历行业波动调整期的中国光伏产业更是如此。从中国光伏协会发布的“2024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报告”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万千瓦,同比增长30.7%;出口方面,2024年上半年国内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然而在火热的行业发展背后是暗流汹涌。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回落。同比产品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减少。上半年,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同期,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这一切都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新一轮的产业震荡期的矛盾,行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指出,稳定的国内市场是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盘。“‘老玩家’转身不易,‘新玩家’尚需沉淀。”谈及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王勃华表示,当下光伏组件开标价格持续下降,光伏上游多晶硅等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企业亏损加剧。“行业风险在当前体量下影响远胜以往,需要在积重难返前尽快调整!”不可否认,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产业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伏行业亟需加强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业内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装机规模仍保持乐观态度。王勃华认为,消纳红线放开至90%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空间,大基地项目已明确投产目标,电网建设进程加快,一系列国家政策提高分布式接入能力,电改加速电价对光伏收益的影响加剧,在种种因素支撑下,预计2024年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高位。“期待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市场预期。”陆川表示,全行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能利用率、市场需求等信息共享互通。避免产能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合理化光伏上游产能建设与释放,减少上游材料价格波动。鼓励“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市场应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掘金中东“蓝海”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国内市场的洗礼和技术革新后,在国际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光伏”出海也成了中国光伏企业破局“内卷”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在2023年前6个月同比下降约35.4%,出现了“价减量增”的态势。虽然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我国光伏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出口金额却达到了超80亿美元,亚洲超越欧洲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光伏组件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份额亦有所增加,欧洲、亚洲市场合计占组件出口额超80%。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光伏企业正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组件出口额占比,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中东地区,逐渐成为光伏企业布局海外的热点。近期,TCL中环、晶科能源等多家光伏巨头相继宣布了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一举动无疑是我国光伏企业加速中东布局的明显信号。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东市场,寻求海外发展新机遇。中东市场究竟有何强大吸引力?“国内光伏市场竞争白热化,而中东是海外光伏新蓝海。在这样的背景下,晶科能源决定在沙特建工厂。未来,晶科能源将在当地构建一部分产业链。作为链主企业,晶科希望和国内的辅料厂商一起走出去,共同成长。”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企业选择出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中东地区,作为新能源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然而,光伏企业在加速中东布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复杂,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和应对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文化差异。其次,光伏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和商业模式,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光伏产业出海,经济效益也需要考虑的问题。钱晶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晶科在沙特的工厂为例,在当地生产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供应给中东地区。而沙特工厂一上线就有望实现100%绿电化,由于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非常低,成本降低后组件销售更具可观的竞争力。在钱晶看来,以前的出海1.0版是把光伏产品“卖出去”,现在的2.0版则是“造出去”。当然,在海外合作建厂也并非易事。钱晶直言,在晶科全球化2.0版本的推进路上,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因此,晶科将以更加开放、合作、宽容的态度,培养当地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人才,输出产能的同时,也输出管理与技术经验。”业内专家表示,面对挑战,光伏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海外市场高速发展,特别是中东等新兴市场。海外产能快速提升,光伏行业依旧稳步向前。”王勃华表示,为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光伏企业应合作出海,同时有选择性地分散布局,通过合资以及技术、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投资。
2024/09/06
查看详情
中国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

中国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

近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多家外媒认为,《意见》在强调中国绿色转型必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明确了具体目标,为中国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全球绿色转型进程提供有益借鉴和强大动力。顶层设计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5.3%……如今,在中国,一幅充满绿意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而这背后是中国加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联合早报》指出,《意见》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制定了多个量化指标,例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等。该报认为,中国的政策措施凸显了绿色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拉美社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兹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到交通、生活,中国正在诸多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绿色发展增量。当前,国际社会仍面临不少全球性挑战,尤其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助于其在绿色能源相关议题上发挥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6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近日,与中国能源转型相关的这两个新消息成为外媒报道的热点。分析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中国逐“绿”而行,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引发外媒的关注与赞誉。拉美社报道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较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8.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该社指出,在经历了40年的工业快速增长和污染治理之后,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化工企业的转型、搬迁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同时,中国优先发展其他污染较少的产业,通过使用新能源和高端设备、利用合成生物学来赋能“绿色经济”。英国《卫报》引述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发电量相当于英国去年同期所有能源发电总量。报道指出,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持续激增,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次印证了一个鲜明趋势: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遥遥领先。专家认为,在绿色科技方面,中国拥有坚实优势,并且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绿色产业。此外,外媒对中国不断提升的绿色创新发展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刊文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绿色和低碳技术专利领域的主导力量。今年7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2023年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到10.1万件,超过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的激增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还凸显了中国致力于解决全球环境挑战和应对气候变化。文章称,中国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申请涵盖了绿色低碳技术的所有领域,包括化石燃料脱碳、节能、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储能和温室气体捕集。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的成功源于强大的政府支持、健全的知识产权框架和蓬勃发展的研发生态系统。为世界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外媒认为,随着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中国为世界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网站报道称,国际能源署表示,202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化石燃料的投资,中国的“绿色浪潮”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部署大幅加速,如果中国保持现在的发展轨迹,那么2023年至2035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至少减少35%。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吕维尔塔认为,这将使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变得可信和可实现,也将使世界有更大的机会把气候变化幅度稳定在接近《巴黎协定》所设目标的水平上。肯尼亚《星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国绿色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重视清洁能源。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商,为推动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更清洁、更可靠、更实惠的能源贡献良多。此外,中国特别关注电动汽车、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等领域发展,彰显出富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文章指出,中国的行动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影响深远。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国不仅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贡献,更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称,将中国的绿色创新技术普及到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有助于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弥合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的成果为国际合作创造了重大机会。通过分享专业知识和技术,中国可以加速全球向可持续未来转型,并使全球经济更具包容性。中国的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通过对绿色技术和气候行动的战略投资,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可以实现并行不悖。
2024/08/30
查看详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全面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协同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坚持安全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五)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四、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六)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规划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必需的调节性、支撑性煤电。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八)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五、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九)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绿色集疏运比例,持续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十)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十一)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十二)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十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十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十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水、粮食、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优化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开采效率,加强低品位资源利用。(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八、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十八)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十九)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二十)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九、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二十一)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二十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将绿色转型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重要支持方向,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力度,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二十三)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开展多层次试点,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二十四)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二十五)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二十六)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二十七)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二十八)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交易制度规范及登记、出让、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法规制度,适时有序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二十九)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碳清除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和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氢能“制储输用”标准。十一、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三十)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三十一)加强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拓展多双边对话合作渠道,加强绿色发展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宣传中国绿色转型成效,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有关国家务实合作,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鼓励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加强绿色技术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外方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绿色标准与合格评定国际合作,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等规则方面衔接互认。十二、组织实施(三十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要积极推进本领域绿色转型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开展考核,加强评价考核结果应用。重要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三十三)加强法治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机制。
2024/08/12
查看详情
2024年1-6月我国紧固件出口数据统计

2024年1-6月我国紧固件出口数据统计

2024年1-6月我国紧固件出口数量为2712599吨,‌同比增长了337635吨,‌增长率为14.7%;‌出口金额为549666.9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9449.5万美元,‌下降率为4.9%。‌出口金额有所下降,‌但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长,‌表明中国紧固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仍然稳定。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数量为533396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7107吨,同比增长17.3%;出口金额为101825万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60.1万美元,同比增长9.3%。2020-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均价为2000美元/吨,‌2023年1-6月紧固件出口均价为2500美元/吨,‌2024年6月中国紧固件出口均价为1900美元/吨。
2024/08/09
查看详情
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

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以“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突破,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把工业立起来,厚植县域经济财源,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制定本方案。一、明确工作目标 到2025年,打造5个“共享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家共享“领跑者”企业,建设15个“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共享智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模式应用逐步深化,集群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效率明显提高,“共享智造”集群营业收入年增长8%以上。到2028年,培育25家共享“领跑者”企业,建设35个“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共享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共享生态基本完善,共享模式深入应用。“共享智造”集群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15%,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0%左右,企业上云比例达到60%左右,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二、创新发展方向 (一)“共享智造”1.0,制造能力共享。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等制造资源协作共享。搭建集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厂,发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设备共享服务,实现制造能力共享。(二)“共享智造”2.0,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开展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存储分析等服务,发展服务能力共享。(三)“共享智造”3.0,制造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开展涵盖研发设计、试验中试、检验检测、工艺改进、标准和专利、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共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深度融合。三、突出重点任务(一)夯实“共享智造”基础。1.筑牢数字底座。加强集群5G、千兆光网、算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引导企业开展内网升级改造,强化共享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推动管理和业务环节数字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以下责任单位均含各市、雄安新区,不再一一列出)2.培育核心企业。引导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共享“领跑者”企业,对企业以获取技术、品牌、人才和市场为目的对产业集群同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完成后一次性给予100万元激励。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共享智造”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对细分领域产品(技术)行业领先或填补空白,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4%以上,上年度自有资金研发投入200万元以上的“共享智造”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实际投入额,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20%的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证监局、省财政厅)3.建设共享平台。推动集群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共享智造”提供支撑。推动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集聚生产制造各类资源,促进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实现研发、制造和服务资源柔性匹配、动态共享。每年培育2-3个支撑“共享智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集群企业依托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开展“共享智造”实践。1.推动代工升级。充分发挥集群研发制造服务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从简单生产代工向高水平代工转型。引导企业提升智造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优化集成供应链管理,开展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代工服务。支持医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等集群“领跑者”企业代工生产由CMT(来料加工)、OEM(普通代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JDM(共同设计制造)、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模式转变。(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2.构建共享车间。鼓励企业聚焦集群共性制造需求,针对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智能化水平高的关键设备,围绕喷涂、表面处理、焊接等关键工艺或3D打印、增材制造等稀缺技术,发展协同生产、租赁使用、共享加工等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依托智能制造场景和示范工厂建设,每年建设4-5家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车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3.搭建共享工厂。面向首台(套)产品制造、非标产品加工、个性化定制等需求,引导集群整合制造资源,建设一批共享工厂标杆,逐步实现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全流程共享服务。共享工厂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引导核心企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共享平台,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对“领跑者”企业上年度更新先进生产、研发、检测、试验设备,按实际投入金额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每年打造2-3家共享工厂。(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4.打造共享载体。依托各类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等载体,创新运营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共享制造功能升级。支持“领跑者”企业依托载体开放研发、制造等资源,将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专业人才、投融资等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每年创建3-4个集群“共享智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载体示范项目。(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三)打造“共享智造”生态。 1.突出标准引领。鼓励“共享智造”企业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围绕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创新共享,积极参与先进标准研制,提高标准“话语权”。对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或团体,按项目分别资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全力支持有关龙头骨干企业争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2.强化质量支撑。深入摸排“共享智造”企业引进外籍质量专家需求,深化“助企引智”服务,有效提升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在共享“领跑者”企业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导入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每年培训企业200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2个以上典型案例。鼓励共享“领跑者”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3.推动协同创新。鼓励研发检测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机制开放科研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在皮革、化工、机械制造等集群,打造一批共享实验室、共享中试车间和共享检测中心。鼓励建设面向集群的工业设计研究院,对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完成课题研究5项以上、形成专利10项以上、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按不超过建设总投入的50%给予支持,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将符合条件,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试验测试等服务的共享工厂,纳入各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4.促进人才共享。鼓励服务机构与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对接,为企业提供联合用工服务。支持集群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汇聚人才信息,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集群,培育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县域经济产教聚合体。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开展急需人才培养培训,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符合条件的共享工厂核心技术骨干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参评相应职称。(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5.提升服务能力。引导集群开展物流、仓储、集中采购等共享服务,降低生产成本。鼓励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功能,强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资源共享。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0场工业设计对接交流、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对新认定的工业企业牵头创建的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每家100万元支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要坚持分类分层分级指导,因地制宜抓好落实。优选一批示范标杆项目,做好宣传推广。(二)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共享智造”的金融服务,探索供应链融资授信和数字人民币结算应用,创新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并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发布推广。支持“共享智造”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获得股权投资机构(包括天使投资、VC/PE)股权投资的“共享智造”项目,按照股权投资额的2%,给予最高500万元融资奖励。(三)强化要素保障。各市、县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政策前提下,积极保障“共享智造”项目用地,促进共享发展。符合条件的共享工厂(车间)优先纳入重污染天气豁免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2024/07/31
查看详情
国务院、五部委共定调:2024光伏将迎来大发展

国务院、五部委共定调:2024光伏将迎来大发展

从新型储能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国务院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称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从开年以来整个光伏行业可谓是政策利好暖风频吹,为2024年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调。继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6.30GW,几乎为2019年(30.10GW)、2020年(48.2GW) 、2021年(53GW)和2022年(87.43GW)4年之和后,加之光伏制造各个环节出现产能过剩,市场对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并不甚乐观,担心2023年光伏装机量的“爆增”透支了未来。但一系列“顶层设计”利好出台,正逐渐驱散笼罩在市场上空的阴霾。第一、国家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的光伏政策路线不仅没有任何动摇,反而政策支持力度边际不断递增。加强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自2022年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任务。这表明此“顶层设计”,中央还在坚定不移的推进和执行。加快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取得的经济、能源和生态成效已深获高度肯定。同时,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120.014GW,光伏大基地项目建设贡献颇为给力。在完成首批约97GW风光基地建设后,后续还有超过450GW的第三批风光基地在路上。国务院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风电、光伏基地和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一方面给2024的光伏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外送通道和新型储能建设,预示着光伏的装机空间还会向上拓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其中则包括户用光伏和工商业分布式。总体而言,作为指导国家和社会一年发展方向和任务的政府工作报告,它对光伏行业传来的是明确支持发展的信号,且坚持“两条腿走路”,左手集中式,右手分布式。第二、国家相关部委为行业提供了足够的“弹药”支持,利好政策接连不断。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国家能源局,还是住建部,相关部委都在上调政策支持阀值。这里我们提一下国家发改委,其在文件中首次提到了“积极发展户用光伏”字眼,对市场信心有着重大的提振。众所周知,发改委有着“小国务院”之称,负责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等的审批。发改委放话,积极发展户用光伏,无疑是对国家能源局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正向支持,而两部委表态合力发展户用光伏,市场上存在的电网容量超载、并网难、备案难等问题都会逐一获解。国家能源局方面,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接受《中国电力报》专访时表示,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同样明确和重申了我国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的发展方针。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在公开场合透露,正在组织研究修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将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制约光伏装机发展的并网难、消纳难、欠补等难点、堵点,已提上逐步解决的议事日程。一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二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三是网传国家电网将放开95%消纳红线,以便加大新能源装机的接入;四是,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要求解决并网、消纳相关问题。第四,住建部和交通部等部委出台文件,积极拓展光伏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了光伏装机空间。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项目建设。同时,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第五,市场供应充足,强劲的装机需求正全面充分释放。随着2022、2023年光伏扩产的推进,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新项目批量投产,2021年“供应紧平衡”的市场格局已不复存在。相反,在全产业链降价潮的带动下,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需求得爆发式释放。当前光伏行业价格处于低谷期,但强劲而又旺盛的需求已经被全面激发出来。只要各地政府不对备案、并网和消纳设置约束性条件,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还是有的。当然,因组件跌破1元/瓦,厂商亏损、临时停产、项目建设延期的情形已出现,但这只是市场的问题。所谓罗马的归罗马,凯撒的归凯撒。市场的问题还是由市场自己的无形之手去调节,整个行业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后,相关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一、“顶层设计”四大利好,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1、国务院: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2、中共中央 国务院: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 2024年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正式下发。《意见》表示,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3、国家能源局: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接受《中国电力报》专访时表示,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章建华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前两项工作任务均与光伏相关。一是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编制藏东南(玉察),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等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4、国家发改委:积极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 3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到,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大型水电、核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生物质能。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报告还指出,积极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覆盖农户累计超过500万户,户均年收入增长约2000元。二、欠补、并网、接入、消纳迎四大政策利好1、三部委: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 2024年1月15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6号),根据文件,将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规范管理。2、两部委: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2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努力提高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意见》表示,全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适度超前规划变配电布点,优化电网设施布局,打造坚强灵活电网网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加强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稳妥推进大电网延伸覆盖,因地制宜建设可再生能源局域网,持续加大边远地区、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农村电网建设力度。3、网传国家电网将放开95%消纳红线 3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市场流传一份机构调研报告预测,在大力度推动新能源发展背景下,电网公司大概率放开95%的消纳红线,以接入更多的新能源。4、国家发改委令: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 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正式下发。国家发改委表示,自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办法》指出,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电力交易机构,未按规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电力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电力监管机构可处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三、交通运输部、住建部下发政策,拓展光伏应用场景1、交通运输部: 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项目建设 2月20日前后,交通运输部印发《2024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要点》明确,开展近零碳服务区探索创新,围绕双碳目标,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和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关工作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区光伏基础设施建设。2、住建部: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 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总体来看,“顶层设计”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路径十分明确,且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同时,针对电网容量超载、备案难、并网难、消纳难等诸多难题,相关部委已出台针对性政策,正着手解决。此外,多部委积极致力于光伏应用场景的拓展。从政策曲线上看,光伏装机市场保持稳增长无忧。国家能源局表示,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即风电和光伏合计为200GW左右。这个目标是初定的,并非一成不变,真实装机量还有可能超过这个目标。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保守情况达到190GW,同比下滑;乐观情况下同比略有上升,达220GW。不管怎样,从政策面、市场面和技术面角度看,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愿景下,2024年的光伏行业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都是值得期待的!
2024/07/02
查看详情
光伏产业加速“入海”

光伏产业加速“入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4574万千瓦,同比增长36%。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9亿千瓦。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光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开发难度有所上升,因此海上光伏成为了新的发展蓝海。从陆地到海洋,海上光伏项目有什么优势?海上光伏技术的成熟度如何?海上光伏未来将如何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玉环市结合海岛地区土地少、资源少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海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低洼地等地带开发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清洁电能用于生活生产,推进低碳减排,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海上光伏优势明显 海上光伏是一种新的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大型光伏系统的安装对土地使用有重大影响,每安装1兆瓦需要大约0.016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国光伏产业正在将注意力从陆地转移到海洋。”自然资源部海洋四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朱祖浩在2024海上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如是说。与传统的陆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的优势明显。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上光伏电站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滩涂、海岛等,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而且不受风沙、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可以持续稳定地发电。海上光伏还可以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郑磊认为,海上光伏可以在远离人口密集地区的大片滩涂或浅海区域建设,无需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海上环境对光伏阵列的防护要求较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此外,海上光伏还具有改善环境、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海上光伏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22年10月,国务院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及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中提出,主要支持在太阳能资源和建设条件好的盐田等已开发建设海域,试点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建设,通过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优化以及产业协同等措施,推动项目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提升,融合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光伏开发模式。然而,海上光伏等项目在实践中存在立体交叉使用的情况。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规范海域立体开发活动用海管理,对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中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海域使用论证、用海审批、不动产登记、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面予以指导和规范。此前,河北、浙江、广西、海南、辽宁等省份已先后出台了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政策文件,为国家层面出台规范性文件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比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对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工程性建设项目,应提出生态建设方案并明确实施主体,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切实改善海洋生态功能。沿海城市纷纷抢滩 多年来,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持续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开发建设。从地方政府布局来看,2023年5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江苏省未来5年的海上光伏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其中提到,推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立体式开发,全力打造沿海地区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江苏连云港是中国海上光伏建设较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且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较高。此外,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对海上光伏建设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对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的需求强烈。”郑磊说。今年5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以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大型基地为重点,加快探索海上光伏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鲁北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第三批风光基地项目建成并网。从项目进展来看,各地海上光伏正在加速开发。近日,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据中核集团方面介绍,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全容量并网,在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约23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煤约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对于集约节约、科学生态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记者还了解到,该项目激活了2.8万亩核电温排水滩涂,是国内目前涉及海域面积最大的立体分层设权用海项目。因为配备了目前江苏省最大的储能电站,其还能在电网波动时提供电网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为长三角提供一块超级绿色“充电宝”。“作为我国涉及海域面积最大的立体分层设权用海项目,该项目实现两个不同海域使用权人在同一片海域中,享有不同深度且互不影响的海域使用权。水体部分,用于核电站温排水使用,海面则用作光伏发电。”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不久前,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也迎来新进展,首片上部结构顺利完成吊装。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吊装阶段。该项目位于招远市境内北部的莱州湾海域,由121个光伏子阵组成,总规划面积约6.44平方千米,是目前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中水深最深、建设难度最大、开发条件最复杂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运行期25年内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6.9亿千瓦时,等效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光明曾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未来,中广核将持续发力在鲁海上新能源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千瓦“风光储渔”海上新能源产业集群,助力山东省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持续输出绿色清洁电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清洁能源力量。技术融合前景可期 当前,海上光伏技术正在逐步成熟。郑磊进一步表示,不过,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解决一些特定的挑战,比如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浪和潮汐的干扰、海上施工的难度以及电站的维护和运营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海上光伏的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海上光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预计近海光伏装机规模超100吉瓦,可利用海域超300万平方千米,理论上可发展近1000吉瓦海上光伏,海洋光伏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海上光伏不只是用于发电,还能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材料研发技术进步、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智慧海洋监测技术提升以及海洋施工技术完善等新型海洋科技助力海上光伏发展,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海上制氢等技术融合发展,可以共享空间、共用设施,同时共享能源将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实现海上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朱祖浩说。关于“海上光伏+海洋牧场”,山东省烟台市在2022年已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针对海上光伏与海上制氢技术融合,浙江省杭州市在近日印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提到,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广东省也在去年出台《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不可否认的是,海上光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海上光伏可以与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海上光伏的应用普及率。”洪仕宾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海上光伏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政府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海上光伏产业。同时,海上光伏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加强运维管理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海上光伏产业的竞争力。
2024/06/11
查看详情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述《方案》还提出,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 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 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 (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 (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2024/05/30
查看详情
光伏产业变革:智能光伏时代开启

光伏产业变革:智能光伏时代开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发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上一个计划周期是2018年4月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使得我国在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行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本次《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居于世界首位截至目前,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均位于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了96.6 GW,占全球总量(231 GW)的42%,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62 GW,占全球总量(1233 GW)的37.5%。此外2022年中国新增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占比为44%,如果考虑到风电,可达到64%。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组件制造以及应用安装的成本不断降低,加上我国拥有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国内光伏企业加强了海外市场的拓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今年上半年我们不乏看到上游硅料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得产能不断释放,甚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从而引起硅料价格的巨幅下降。同时也看到光伏组件以及装机等相关企业受益于技术发展而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因此获得订单量激增,海外订单与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光伏产业上下游制造转型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须性与必要性。智能光伏不仅可以带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的增长,甚至还带动地域性平衡发展。智能光伏应用场景简单来说“智能光伏”就是在传统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电站设备及光伏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光伏是基于光伏发电和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最终呈现出智能化光伏电站。智能光伏的实现需要对从电站建设到运维的全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光伏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优化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例如大型地面电站、山地丘陵、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其绿色性、可再生性、分布式建设优势、智能化管理、广泛适用性的特点。智能光伏+工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鼓励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光伏应用项目,制定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具体评价办法,新建工业厂房满足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要求,推动工业园区等绿色发展。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集成应用,促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智能光伏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得高耗能工业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还可以使得其发电更加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化对工业用电进行智慧管理,达到更高的使用效率以及更合理的储能。例如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与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等相结合,为工业园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钢铁行业与采矿业应用智能光伏可以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发电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除此之外,制造业也将受益,在江苏省镇江市某金属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企业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30%以上。目前下列光伏企业在智能光伏应用到工业领域上拥有一些经验,部分产品已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派能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许继电气、海螺新材等。智能光伏+农业《行动计划(2021—20225年)》中提到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有条件地区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在种养殖、农作物补光、光照均匀度与透光率调控、智能运维、高效组件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创新。鼓励探索光伏农业新兴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将光伏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例如光伏种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设施农业提供电力,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光伏养殖可以在养殖业中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光伏水利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水利设施提供电力,实现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光伏村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电力,同时结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信息技术,实现农村生活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等。此外,还可以将光伏技术与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例如菌菇光伏、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等,建立生态复合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智能光伏+建筑《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目前光伏应用到建筑中主要以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与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为主。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指将光伏板集成到建筑立面或屋顶上,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以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和节能减排。BIPV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是在建筑立面或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改变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BAPV可以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智能光伏应用到建筑可以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结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智能光伏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和排放,提高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涉及到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森特股份、东南网架、天合光能、金刚玻璃、中装建设、瑞和股份等。智能光伏+交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加快“光伏+交通”等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应用,推动交通领域光伏电站及充电桩示范建设。坚持充分论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前我国已发展了光伏公路、光伏停车场、光伏机场、光伏铁路以及光伏地铁等等,此外,光伏发电技术也应用到公交车站、桥隧、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实现交通系统的多元化和绿色化发展。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光伏将更大程度的融入到交通中,并且智能光伏将有效的使之升级,使得道路的各个元素不仅降本增效、绿色升级,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达到有效控制,使得道路交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强力保障的同时自身可以有效、智能管理,增加效率。目前相关上市公司有英利集团、申通地铁、中能电气等。智能光伏+通信《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面向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在光能资源丰富区域,积极探索开发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智能光伏产品及方案,支持智能光伏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网络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推动信息通信行业节能创新水平提升。智能光伏系统可以通过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电站设备、发电系统以及整个光伏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首先可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智能光伏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电子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其次优化能源管理,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调度和管理,通过精准预测、优化运行等手段,降低系统的能量损失和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能效。最后提高电网稳定性,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应用使得系统更加复杂,电网运行面临电力电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增大、系统惯量水平下降等挑战。在此情况下,智能光伏+通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应用于智能光伏+通信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其中,无线通信是最常用的方式,如ZigBee、LoRa、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光伏领域。目前涉及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中贝通信、亨通光电、通威股份、晶科科技、特变电工等。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智能化发展。首先是光伏充电站,利用太阳能资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智能光伏的升级可以使得其增加效率,更为智慧的管控与连接区域的电站,用过数字化使其更为有效的储能。此外智能光伏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可以在用电高峰期时释放电能,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用电可靠性。智能光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例如,蔚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通过光伏发电设施实现电网间的高效互联,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
2023/09/16
查看详情
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 环比增长13.3%

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 环比增长13.3%

据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环比增长97.4万吨,增幅13.3%;均价810.7美元/吨,环比下跌56.3美元/吨,跌幅6.5%。1-8月累计出口钢材5878.5万吨,同比增长1298.6万吨,增幅28.4%。
2023/09/05
查看详情
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恢复、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恢复、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7月3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特点,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我国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公路完成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同比分别增长7.5%、13.6%和9.8%;水路完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民航完成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0.2%。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8.9%。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此外,上半年我国货运量也持续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和3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7.5%、7.7%和6.4%。上半年我国出行量加快恢复,营业性客运量达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全国完成城市客运量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完成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地铁、轮渡)在城市客运中占比达到72.5%,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77.2%。上半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66%,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岸电使用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此外,我国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9.4%。
2023/08/16
查看详情

合作伙伴

Strategic Cooperation
  • METALSEC
  • 安徽交控
  • 北部湾投资
  • 富力集团
  • 国家电网
  • 河北建工
  • 河北交投集团
  • 河南交投
  • 湖北交投
  • 南方电网
  • 山东高速集团
  • 上海宝冶
  • 首发集团
  • 新奥
  • 云南建投
  • 云南交投
  • 浙江交工
  • 浙商中拓
  • 中船重工
  • 中国电建
  • 中国国电
  • 中国华电
  • 中国建筑
  • 中国交建
  • 中国联通
  • 中国石油
  • 中国铁建
  • 中国中材
  • 中国中铁

METALSEC
安徽交控
北部湾投资
富力集团
国家电网
河北建工
河北交投集团
河南交投
湖北交投
南方电网
山东高速集团
上海宝冶
首发集团
新奥
云南建投
云南交投
浙江交工
浙商中拓
中船重工
中国电建
中国国电
中国华电
中国建筑
中国交建
中国联通
中国石油
中国铁建
中国中材
中国中铁
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天创管业订阅号

版权所有: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7026384号

冀公网安备 13042902000660号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网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